雪豹

国内首只人工繁育秃鹫在青海诞生

发布时间:2023/5/9 18:49:05   

编辑

4月28日,西宁野生动物园一只刚出生4天的秃鹫与大家见面,这是国内首只人工繁育秃鹫,表明我省在高原猛禽繁育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月24日,西宁野生动物园的秃鹫夫妇“乌云”和“黑土”,在猛禽谷东北侧山坡上的窝内产下一枚卵。之后58天的孵化过程中,秃鹫夫妇频繁遭到邻居高山兀鹫、喜鹊等的骚扰和破坏,巢穴越来越简陋,不得不长时间在地上孵化。尽管孵化条件异常艰难,但是秃鹫夫妇并没有放弃,直至小秃鹫的诞生。

4月24日上午,小秃鹫坚强破壳,取小名为“小黑”。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介绍,可能是地面温度低、湿度大、透气性差的缘故,小黑的发育状况不太好。不幸的是,仅出生一天,小黑被父母衔出巢外弃养,滚到10多米深的谷底。所幸,半小时后小黑被饲养员发现,并及时送到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抢救。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到4月25日晚,小黑逐渐恢复活力并开始进食。目前,小黑身体状况稳定,工作人员24小时看管监护。

秃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大,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栖息范围较广,生活在海拔米至多米的高山,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其他腐烂动物为食,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

近年来,我省在高原猛禽人工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继年首次人工繁育高山兀鹫之后,年、年、年连续3年成功繁育高山兀鹫,填补国内猛禽人工繁育的空白。

相关新闻

5只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

4月28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将此前救助的2只雕鸮、2只环颈雉和1只狗獾分别放归到西宁西山林场。

2月9日、3月1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分别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平安区救护2只体弱的雕鸮。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饲养,2只雕鸮体质恢复良好,符合野外放归条件。

3月初,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先后在西宁市区救护2只误入市民家中的环颈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饲养,2只环颈雉恢复野外生存能力,决定放归野外。

4月26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接到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群众电话,称附近的林地内发现一只被捕兽夹困住的狗獾。接到电话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前往救护,到达现场发现,狗獾左前肢被捕兽夹夹住。随后工作人员对被困狗獾实施麻醉,带回治疗和观察饲养,发现救护狗獾进食良好,行走无异常,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决定放归野外。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和观察,此前救助的雕鸮、环颈雉和狗獾达到野外放归的条件,准备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附近的西山林场放归。西宁西山林场具有大面积林地,有雕鸮、环颈雉和狗獾分布。根据其不同生活习性,将它们放归到山顶和林地,符合其野外生活习性,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其存活。

近年来,我省林业和草原部门不断加大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强全社会保护鸟类的意识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爱鸟护鸟行动。年,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共收容救护雪豹、普氏原羚、岩羊、金雕、胡兀鹫等野生动物25种60只,先后前往门源、大通、互助、西山林场等地放归恢复野外生存能力的雪豹、黑鹳、胡兀鹫、猎隼、大、雕鸮、红隼等野生动物9种30只。

(西海全媒体记者赵俊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5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