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豹 >> 雪豹的繁衍 >> 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我的命运是被滇金丝猴
说到大自然纪录片,大家会立刻想到BBC或国家地理。眼下电影院正在热映一部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罕见呈现了雪豹的生活、交配和哺育幼崽,以及她的邻居朋友牦牛、藏狐、鼠兔、岩羊、兀鹫、斑头雁等。影片的导演是“野性中国”创始人、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
59岁的他是圈内大神,高大黝黑,一口温软的云南腔,就算在大城市也总是一身速干迷彩服加登山鞋,似乎随时准备转身冲进大自然。有着40年野外拍摄经历,他不善言辞,但他镜头下的动物总能让人看到细腻又丰沛的情感。在《雪豹和她的朋友们》首映礼上,奚志农动情说道,终于实现了拍摄“中国《动物世界》”的愿望。
奚志农
35天的兴奋与焦虑
《雪豹和她的朋友们》收获豆瓣8.3高分,影片里最牵动人心的是雪豹母子相处的温馨画面,而这珍贵影像的背后是奚志农35天的兴奋与焦虑。
雪豹素有“雪山之王”之称,年首次进入人类科学研究的视野,虽然世界上60%的雪豹栖息地分布在中国,但它们独栖于高原雪山之巅,又非常敏感,行踪隐秘,罕见程度超过大熊猫,堪称“野生动物天花板”。奚志农说:“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关于雪豹的电影,特别令人欣喜,希望中国的野生动物不断地被看见,被我们自己人看到,被世界看到。”
奚志农向记者坦言,年之前他从未奢望能看到雪豹,那年他的老朋友才旦调任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担任县长,热情邀请他到昂赛大峡谷采风,拍摄这里的野生动物。
昂赛乡位于澜沧江源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所在地,自然环境优美。奚志农被这里高山峡谷的地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所震撼,“我在中国追寻野生动物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一个地方,那么大群的动物都不怕人,白马鸡、岩羊、连生性胆怯的马麝都不怎么怕人,而且那次我差一点点就能看到雪豹”。
雪豹,是昂赛大峡谷最激动人心的词语,奚志农更是不敢奢望自己能拍到它。年初,他看到当地牧民摄影师用简陋卡片机拍到的雪豹照片,羡慕极了。同时奚志农也发现“如果能改善一下牧民摄影师的设备,再培训一下摄影技能,也许就能呈现出质量更好的雪豹画面,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棒的事”。
于是,奚志农发起了“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延续自年成立的“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培养中国本土的自然生态摄影师的宗旨,就是为了“影像保护自然”的火炬,一直传递到离野生动物最近的牧民手中。达杰、次丁和更求曲朋三位牧民是计划的第一批学员,奚志农给他们配备了摄影设备、教他们学技术,让拥有绝佳客观条件的牧民也能拍出高质量的影像和野生动物的神韵。
就这样从年到年,他和这三位牧民摄影师耗费6年,在米海拔高原不懈追寻,终于在年发现了《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大女主”一家。
电影中雪豹母子的洞穴是当地牧民江松发现的。奚志农回忆,当时正值牧民挖虫草的季节,江松正在挖虫草,隐约听到了声音,他迎着声音回头看,看到了雪豹妈妈的脸。次日中午,奚志农接到江松的电话后,搭乘最早一班飞机从大理飞往成都,转机赶往玉树,“我到玉树已是第三天了,江松立刻带着我去看雪豹洞,发现雪豹妈妈还在,我们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守护小雪豹成长的35天,我一直处在极度兴奋、惊喜和紧张中。在这之前,还没有人有这样机会记录小雪豹的成长,我们真的极度幸运。同时,根据全世界之前的先例,发现人类后,雪豹99.9%的可能会遗弃这个洞穴,所以我也极度焦虑,每天晚上都会梦到第二天去发现雪豹妈妈搬家了。”奚志农一行在距离山洞80米的流石滩上支了帐篷,开始守护和隐蔽拍摄雪豹,每天都要爬行米的高度抵达隐蔽帐。因为是高原,他速度最快的一次花了1小时20分钟,当地牧民摄影师只需要半小时。
差不多守到20天的时候,雪豹妈妈出去捕猎,奚志农思虑再三,为了拍到近景大特写,他爬去洞口安装红外相机,“我当时手都在颤抖,我曾跟藏羚羊面对面只有3米时也没这么紧张。另外心情又很复杂,担心这个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就是雪豹嗅到气味感到威胁而搬家。”还好第二天她们一家还在,自己才松了一口气。
“太感谢雪豹妈妈和两只宝宝了,竟然接纳了我们35天,虽然我每天喜忧交织,但非常感恩。”奚志农说,35天后她们一家还是悄无声息地搬走了。不过隔了一段时间,摄制组又拍到了峭壁上的这一家三口,雪豹宝宝也长大了很多,这些都呈现在了片中。
《雪豹和她的朋友们》海报
拍摄雪豹的6年间,奚志农和牧民摄影师们经历了无数潜在的危险时刻,可他很轻描淡写地说高海拔、地形陡峭,突然来袭的暴风雪、泥石流“都是小事”,他只关心“怎样找到雪豹?怎样接近雪豹?”
40年的“野生动物奇遇记”
拍摄野生动物40年,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奚志农是第一个在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的中国摄影师,是国家地理Wayfinder奖唯一获奖的中国摄影师,也是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
这些奖项的背后,有着一段段的“野生动物奇遇记”。奚志农说:“我的命运是被滇金丝猴改变的。”
年至年,奚志农六进白马雪山,跨越三年拍到了第一份清晰的滇金丝猴影像资料。估计很多人都见过滇金丝猴《母与子》那张经典照片,上过美国国家地理,是中国的野生动物照片在全世界传播最广的。年克林顿访华的时候,收到的礼物之一就是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照片。
滇金丝猴《母与子》
回忆初遇滇金丝猴,奚志农告诉记者,坐长途班车从昆明出发,两天到中转站,到德钦保护区后,再走三天的路才能到营地,营地在米的山脊线上。“在山上,我最梦寐以求,最日思夜想的就是新鲜猴粪,当我真的看到时又激动得发抖”,这期间他两次见到滇金丝猴,不仅距离非常远,且是海拔多米陡峭高山上,“一想到它们是全世界唯一生活在我们中国横断山脉里的滇金丝猴,当时我都哭了”。而更煎熬的是,从快门摁下去到最终看到照片效果,需要4个月,那会是胶片机,拍完回到昆明,再把胶卷反转片寄到北京,冲洗完了以后再寄回,过程非常艰辛。
然而,通过他的照片,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物种,并由此保护住了它们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滇金丝猴从此真正成为了“云南动物王国里的国王”。
至此,奚志农开始感受到影像保护自然的力量。年,奚志农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以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