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网络科普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潜力

发布时间:2023/7/10 14:58:01   
北京治皮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18499.html

深潜米探寻海洋生物的“深海勇士”,收集数百种珍稀植物种子的“植物猎人”,一天内翻越三座山、徒步15公里的“追豹女孩”,在无人岛守候多年的“燕鸥保镖”……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心力合流、聚沙成塔,为生态万象搭建起保护屏障。这些人当中,有手拿监测表格、在深山野林穿梭的自然保护工作者,也有坚守在显微镜旁、计算机前的科研人员,他们挥洒智慧和汗水,守护自然与生命之美。当我们放眼网络世界,还能发现很多科普工作者活跃的身影。擅用各类社交媒体、拥有丰厚知识储备的他们,在虚拟空间构建起一个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网络课堂。

“网络热门生物鉴定”引发的线上热潮,让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成为现象级科普作者。他打造的个人科普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以短视频收获数千万粉丝,引发了网络“博物热”。在他的“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系列短视频中,你不仅可以了解花鸟鱼虫、走兽猛禽的学名、种属及一些珍奇生物的特性,还可以学习如何辨别营销账号制作的虚假视频。有网友这样评价:“小亮火了之后,遇到稀奇古怪的动物视频,弹幕里经常出现‘这个不是小亮科普过的××嘛’。科普工作者提升国民知识素养的作用,真的不一般。”

有人说,博物学的“浪漫”存在于科学和艺术之间。或许,网络科普也是如此。新媒体只是科学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普及的载体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其传递的内容价值。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认识动植物是尊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还有很多科普工作者,身体力行地探寻着生物多样保护与网络科普之间的连接方式——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齐新章在微博上记录工作中救护兔狲、雪豹、猞猁、荒漠猫等野生动物的日常;90后“学霸夫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生唐骋、曾在学术期刊工作的蔡春林共同运营科普视频账号“芳斯塔芙”,被誉为B站传递知识最严谨的科普账号;由于经常在视频里对植物进行报菜名式的介绍,王辰被称为“科普届的相声选手”。他曾经是《博物》杂志编辑,受张辰亮影响从科普作家转型为自媒体人,为粉丝“解锁”植物背后的科学知识……

为把科普课堂的概念延伸开来,还有许多新的尝试。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前夕,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与西南林业大学联合打造的“云南生物多样性”网上博物馆正式上线,采用信息化、可视化、虚拟化手段,通过图文、直播、AI以及元宇宙动态场景等生动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年4月,“城市生物图鉴”“春日识花挑战”等话题活动接连举行,位科普博主带领网络用户观察身边生物,体会生物多样性。

年10月8日,中国发布首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介绍了我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与实践,指出“中国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政府加强引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行动体系基本形成,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参与度全面提高”。倡导全民行动,是中国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的举措之一。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网络视频、科普作品可以引导大众通过科技力量感受自然万物、体味“博物之美”,让更多人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了好奇的本能、求知的欲望,一步步迈向科学的真谛。下一步,为公众提供自然科普教育的网络生物多样性课堂,或可成为撬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行动的重要发力点。

(本报记者王美莹周梦爽)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王美莹、周梦爽、王斯敏本报通讯员杜克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3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