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张鸿杰李远莉陈鹏)7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说,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新闻发布会现场荒漠猫(图片来源:网络)“近期,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新闻很多,有在祁连山保护区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有在云南拍摄到三只棕颈犀鸟,还有野生大熊猫、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繁‘现身’,这些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崔书红说。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崔书红指出,野生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记者从会上获悉,这几年,中国开展了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大活动和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明显提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纳入国家各类规划和计划,比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年)》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中国中长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工作。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年)》发布,对全面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作出了安排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稳步建立。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就地和迁地保护网络不断完善。截至年年底,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国土陆域面积18%,提前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提出的到年达到17%的目标要求。同时,中国建立了各类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使得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成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长江流域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全面实现了禁捕。从今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这些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恢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年,全国涉及野生动物违法案件将近1万起,通过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案件的总数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有关部委,持续开展了“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通过开展部门、区域和国际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为全面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水平,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共赢的模式,促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还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改善中国生物多样性状况,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崔书红说。一审:罗亚楠二审:李柏杉三审: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