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张若昀,帅得刚刚好下

发布时间:2023/1/15 0:03:43   

#张若昀#

紧接上文《张若昀,帅得刚刚好!(上)

男频霸主诞生

在《庆余年》出现前,公认最好的男频剧是《琅琊榜》。

但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论起国民度和喜好度,《庆余年》已后来居上。

好的剧本、好的制作班底以及好演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就呈现效果而言,一部剧的灵魂人物,最至关重要。

如果不是胡歌出演梅长苏,《琅琊榜》或许也能火,但难被封神。

胡歌前后的境遇,与梅长苏太太太相近。

演员的遭遇与角色无限贴合,超高的完成度就水到渠成。

所以有人说:“痛苦是艺术家的源泉,坎坷会激发更深的体验,经受磨砺的灵魂更有深度。”

和《琅琊榜》一样,《庆余年》能被封神,灵魂人物的塑造是关键。

张若昀本人与范闲也无限贴合,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处世态度,以及个人性格,都高度相似。

有人说,《庆余年》又名《范闲和他的护崽大队》。

乍看下,范闲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令人艳羡的人生赢家。

但在此之前,他已经独自过了十几年,爹不管、娘顾不上的日子。

除从现代到古代的“异乡感”外,原生家庭的破碎是范闲孤独感的一大来源。

张若昀性格上的肃杀,也是受家庭元素使然。

父母因离婚关系闹得很僵,亲妈想带走儿子而不得,亲爸抢赢儿子却丢着不管。

所幸有爷爷奶奶疼,有爷爷奶奶教,否则张若昀很可能在叛逆中越走越远。

他曾在访谈里承认:“小时候感觉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特别没有安全感。不爱和别人打交道,特别孤僻。”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他身上依然有一种特殊的“疏离感”。

《庆余年》开拍前,很多人反对张若昀演范闲,年龄不适配是一大原因。

在原著里,范闲是20出头的青年,但现实中,张若昀那会已经三十而立。偏劳、偏成熟、恐难演出少年感,是人们首当其冲的担忧。

所幸张若昀的青春,比任何人都野,比任何人都疯。提及热血中二,他比所有人都有经验。

中学时,他跟朋友看《大逃杀》,觉得剧中爆炸头杀手的造型很酷。当晚就翻墙出去,烫了同款爆炸头,还染成绿毛。

隔天做早操时,为了跟全校人炫耀,他特意围着操场溜达,结果被体育老师满操场“追杀”。

高考结束后,他觉得要干点什么纪念下,自己动手给嘴巴扎了洞,从此为了带唇钉,继续和老师斗智斗勇。

大学报道第一天,他画着烟熏妆、穿着铅笔裤,戴着耳钉。舍友跟他打招呼,他只是高冷的点点头。

最搞笑的是,他睡觉也不走正常路线,半年没被褥,每天钻睡袋,夜夜听死亡摇滚。

别人问这样还能睡吗?他特别Bking的回答:“习惯了。”

了解过他的疯狂,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演出范闲的少年感。

范闲表面吊儿郎当,但能说会道,内有大才。

张若昀的知识涉略面以及逻辑推理力,无论是圈内,还是圈外,都有口皆碑。

何炅、撒贝宁、郭麒麟三人够聪明吧?但他们对上张若昀还是略逊一筹。

张若昀的聪慧除了天资外,更多得益于爷爷奶奶的熏陶。爷爷张志新是名建筑师、地质学家以及测绘专家,除了理工很在行外,对文史也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在张若昀小学二年级时,爷爷就会教孙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解题。

除了独特经历赋予的BKing气质,以及长年沉淀的文化底蕴,盐系长相也是张若昀在男频剧里大杀四方的武器。

很多人认为胭脂越高越好,但就演员来说,过高的颜值有时反而会成为负累。

颜值是获取资源的有力武器,在自然界里,颜值高的一方拥有更大的配偶权。

但如果某个个体颜值远超普通水准,其他同性个体的生存空间,便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长得刚刚好其实才是最受欢迎的。

单论长相,张若昀在85后生中并不出彩。

浓眉大眼的帅哥,有李易峰、陈伟霆、陈晓、林更新等。

精致神颜的美男,有朱一龙、马天宇、罗云熙等。

这些颜值更出众的男星,的确能快速吸引到女友粉,也会是女频剧的宠儿,但在男频剧里却不吃香。

因为男频剧的主要受众是男性,长得太帅让普通男性难以产生代入感。

看看丁真自走红后的处境,就知道所言非虚。

张若昀的五官并不出挑,但他的骨相却极佳:天庭饱满,眉弓突出,颧骨高低适中,下颌线分明,整体走线利落。

咸淡适中的长相,搭配优秀的骨相,反而让人更具可塑性。

所以,张若昀戏路很广,下可演农民,上可当霸总,既能装傻充愣,又能禁欲高冷。

仔细看看,市面上人气广又兼备实力的演员,也以这类长相的居多。比如赵又廷、井柏然、白敬亭、刘昊然等。

张若昀不是第一个演男频剧的演员,但只有他巧妙地拥有众多叠加buff:

自带BKing气质+扎实的文化底蕴+很溜的嘴皮子+男女老少通杀的长相+狠甩一众小生的演技=最佳男频霸主。

真实自有力量

张若昀的演技颇为神奇,没有哪个时期出现明显断层的。

哪怕是初出校门,同各方老戏骨周旋在战争片里,他的表现虽略带稚嫩,但却始终没掉链子。

而且张若昀的拍戏路径也与常人不同,通常表演系毕业生都会选择从校园片入手,因为校园片与自身状态最为贴切,也就不容易翻车。

战偶片虽然增加了偶像剧元素,但大背景依然是战争时代。

战争时代与如今存在巨大的割裂感,对新手演员来说,战争片无疑是难啃的骨头。

对于父亲的邀约,张若昀起初也有点犹豫。

得益于某老师的点拨:“拍和演员本身抽离大的戏,更能训练演员对角色的挖掘能力。”

这句话促使他顺势而为,但应对问题的具体方法,却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张若昀从不演“虚无缥缈的概念”,不演“自己无法构建的角色”,他的演技秘诀是“抛出部分自己”。

“其实,角色都是从我本人身上发散出去的,还是会有个人化的东西,只是角色之间是不能平行的。”

也就是说,他接的每个角色,他都能在自己身上,挖到与角色相近的“特质”。

以自身为素材,再配合逻辑思考,让自己和角色融合,从而完成塑造与丰满。

乍听之下,好像容易陷入“演来演去都是一个样”的误区里。

但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的,真实的人物性格是多变的。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身上具备相互矛盾的特质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都可以既冷静又暴躁,既热情又冷淡。区别只在于,身处不同场合,会出现不同的塑造意愿。

张若昀塑造的角色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是因为他展现出来的恰恰就是“真实”。

细数他过往扮演过的角色,或多或少都带着点“拽感”,但拽的层次不断,具体性格走向也不同,这是因为在逻辑合理的前提下,他做出不同程度的延伸。

这种演绎方式很特别,但其实比老生常谈的“沉浸到角色里”的方法,更高明。

在沉浸式演绎下,演员试图以己之身,活成另一个人。

这种办法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演员演到最后,如何同角色情绪抽离,也往往成为一个难题。

但“抛出部分自己”的办法,对演员本身的要求更高,意味着演员必须不断丰富自己。

唯有自身成汪洋大海,才不怕一次又一次的汲取。

特殊的童年经历,让张若昀养成自我审视、向内思考的习惯。

善于自我审视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成长,也能以更温和的态度,与外部世界相处。

张若昀曾孤僻过、叛逆过、愤慨过,他不吝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没奢望通过表达改变外界,但他不愿嘲笑任何时期的自己。

他不会标榜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愿被任何标签限定,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合适的事情,并努力去体会、去享受。

主持人问:“你为什么选择演戏?”

他回答:“因为它是我能够到的选择里,相对喜欢且最好的选择。”

主持人问:“你生活中是积极承担责任的人吗?”

他回答:“不是,我是能不上就不上的人。但没人上,或事情就是落在我头上,我才会迎难而上。”

主持人问:“你会希望自己永葆少年感吗?”

他回答:“也没有,能少年一天就一样,没有人能永远停留在某个阶段,人总会不断成长。”

上侦探综艺时,别人在玩游戏,他在认真演戏和破案;

参加生活体验时,别人在划水,他在流水线上,一遍遍学锁螺丝;

坐火车时,别人组团休息,他看到返校大学生,上前从学习专业,聊到校园生活。

有人喜欢他骨子里的傲气,有人喜欢他风趣幽默,有人喜欢他温和友善,但我喜欢他的“不锋利”。

娱乐圈里有不少好演员,更不缺“有颜人”,也不乏有才有脑的,但像张若昀这般每个方面似乎都有80分,同时状态又松弛又快乐的人,实在寥寥。

写张若昀时,不断联想到孔子的“中庸之道”。

年少时,我们看不上中庸,更崇拜“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不同。

但长大后,才明白努力不被世界改变,倔强做自己很难,但温和的“知世故而不世故”更难。

张若昀,内娱难有代餐。

-END-

来源:书单君

图片来源:《雪豹》、《庆余年》、《法医秦明》

部分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9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