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豹 >> 雪豹的天敌 >> 四川新龙发现毛冠鹿,受伤后藏在草丛中,见
四川省甘孜州的新龙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属横断山脉和川西山原接触带,自古以来因为交通闭塞,生态环境保存得比较良好,是四川乃至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就拿猫科动物来说,全世界近40种野生猫科动物里面,有12种在我国有分布,其中新龙县是目前已经发现野生猫科动物数量最多的地方,含雪豹、金钱豹、猞猁、兔狲在内的“野猫”高达7种,因此新龙县也被誉为“七猫之地”。
在野生动物资源方面,新龙县除了盛产猫科动物出名之外,其他的野生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比如马鹿、岩羊、盘羊、林麝、黑熊等等,在新龙县都存有健康的种群。
众所周知,现存的猫科动物都是吃肉的,而新龙县之所以能够承载起这么多种“野猫”,依赖于这里丰富的猎物水平。
新龙县巨大的海拔跨度为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场所,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供养了它们。
这些年随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多,人们目击到各种野兽的概率也随之变大。
受伤毛冠鹿困于村道旁,野性极强
近日,有村民在新龙县洛觉村道边的草丛中发现了疑似鹿类的野生动物,只见它躲藏路边杂草后面,身体蜷缩着,眼神惊恐,像是受伤了的样子。
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以及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村民见状立马打电话报了警。工作人员赶到之后,通过对该动物的外观进行了判断,确认了这是毛冠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青鹿”或者“黑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至于它为何从山上来到村道,这尚不清楚,但可以断定的是它腿部关节受伤了,所以才困在村道旁边的草丛里。
这只鹿十分敏感,见有人靠近时就野性大发,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似的,变得富有攻击性,令现场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困难之中。
首先如果毛冠鹿一直奋力挣扎的话,极有可能会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其次也会对它本身带来伤害,毕竟这只毛冠鹿已经受伤了。
情急之下,森警出身的教导员脱下了衣服,蒙住了毛冠鹿的双眼,这才变得老实了许多。最终这只毛冠鹿被送往了林草局野保部门进行救治,待伤愈后放归自然。
其实毛冠鹿是一种十分胆小的野生动物,平时不会攻击人,不过正所谓“兔子急了也咬人”,这只是受伤个体,而且被人围着,精神高度紧张,这才变得富有攻击性。
虽是食草动物,但长有巨大獠牙
相对于梅花鹿、麋鹿等一些明星鹿类来说,人们对毛冠鹿的了解并不多,这可能跟它们人工饲养及繁殖困难有关,所以人们在动物园里面不容易见到它们。
毛冠鹿是一种小型的鹿类,成年之后体重只有30公斤左右,跟赤鹿的体型差不多。它们身上的被毛比较粗糙,呈青灰色或者暗褐色,总的来说,夏季偏赤褐色,而冬季的毛发则近乎黑色。
毛冠鹿的额部有一簇马蹄形的黑色长毛,正是因为这个特征,它们才被命名“毛冠鹿”的。
毛冠鹿的体型小,但脸部比例却比较长,在鹿类里面,算是个“大长脸”。
它头骨细长,前颌骨与鼻骨不相连,鼻端裸露,眼睛较小,眶下腺特别显著,这对于它们的种间相互联系、寻找配偶等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毛冠鹿的食性跟黄麂差不多,尤其是蕨类和伞菌,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一些生活在近农田地方的毛冠鹿,偶尔也会下山进入田间偷食玉米、大豆叶、番薯叶、花生叶等农作物。
毫无疑问,毛冠鹿是一种食草动物,但它却长有食肉动物般的巨大獠牙。雄性毛冠鹿的上犬齿大而侧扁,向下微曲,尖端锋利,雌性的上犬齿则要小许多。
作为一种食草动物,毛冠鹿为何会长出食肉动物才有的犬齿特征呢?显然这样巨大的獠牙对它们进食植物的时候没啥帮助,而且它们也不狩猎,这让人无法理解。
事实上这可能跟它们的习性有关,雄性毛冠鹿虽然长有兽角,但角极短,长度只有1厘米左右,显然无法当成攻击武器使用。
毛冠鹿平时比较温顺,是性格比较温和的一种动物,但在交配季节时,雄性就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同类相争是常有的事情,那么代替兽角发挥攻击作用的,就是它们巨大的獠牙了。
在争夺配偶的时候,雄性毛冠鹿之间会用牙齿互啃,经常弄得鲜血淋漓。
生性胆小却机警灵活,擅长逃跑
毛冠鹿一般在丘陵、竹林、茅草坡等地带出没,不喜欢潮湿的地方,夏季气温炎热时还会往更高的山上去避暑,而到了冬季,则会到低山朝阳处避寒。
通常来说,毛冠鹿成对出没,偶尔也见落单的个体或者大群。它们生性胆小,对周围的一切都具有极强的警惕性,听觉和嗅觉都比较发达,周围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它们的警觉。
毛冠鹿身体很灵活,逃跑能力极强,往往人们还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率先发现我们了,然后一溜烟逃走了。跑起来的时候,甚至是训练有素的优秀猎犬,都追不上它们。
毛冠鹿跑起来的时候很有特色,它们臀周的毛发呈雪白色,奔跑起来的时候还会将屁股翘得高高的,露出醒目的白色毛发,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十分显眼,容易暴露在捕食者的前面。
也正是因为这项特征,即使毛冠鹿拥有极强的逃跑本领,但在擅长追踪、偷袭的捕食者面前,也往往被猎杀。
3月份时,随着央视《秘境之眼》毛冠鹿专辑的播出,也让许多人认识了这一自然界的精灵,它们在林中仔细地翻找,寻觅可口的食物,展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