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管理局牛场管护中心生态管护员刘建民在开展日常巡护过程中,与两只正在悠闲觅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相遇,他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这是该保护区首次拍摄到黑颈鹤的活动影像,拍摄地点距离西宁市区仅公里。
据了解,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南麓,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5.4%,98%的森林为天然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保护区内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这里被誉为西宁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与牦牛一起悠闲觅食
近处绿草茵茵,远处山峦叠黛,辽阔的草原湿地上星星点点的牦牛群之中,有两只黑白相间、身材娇小的黑颈鹤格外显眼。面对体形硕大的牦牛,两只黑颈鹤毫不惧怕,而是低头悠闲地寻找食物,与牦牛一同觅食,呈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
刘建民在大通县宝库乡巴彦村瓦石都地区进行巡护时,看到这一情景,立即拿出手机拍照。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黑颈鹤,当时两只黑颈鹤距离我米左右,为了不惊扰到它们,我就远远用手机拍摄了两张照片,发送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回忆起遇到黑颈鹤时的情景,刘建民依然激动地说。
这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刘建民经常看到不曾见过的动物出没于保护区。
它们是“鸟中大熊猫”
黑颈鹤是世界濒危物种、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属大型飞行涉禽,主要栖息于海拔米至米的高原、草甸、沼泽和芦苇沼泽,以及湖滨草甸沼泽和河谷沼泽地带,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全长约厘米。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
黑颈鹤每年4月从雅鲁藏布江河谷及云贵高原等地区飞来青海等地区繁殖。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来兴介绍,“每年7月至9月,在繁殖期的后期,黑颈鹤就进入‘游荡’状态,逐水草而居,同时也为来年营巢繁殖开拓新的栖息地。”
“黑颈鹤的出现,表明了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大通县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黑颈鹤、荒漠猫、雪豹、豹猫、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得益于我市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动建设“三生”共融、水城共融、蓝绿共融的美丽大西宁。我市植被覆盖率逐年提升,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使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周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多。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向广大群众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原标题:《“鸟中大熊猫”现身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