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走近黄河蓄水池

发布时间:2024/12/20 16:51:37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

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生态功能最完善的湿地之一

境内有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多条干支流

其中黄河在甘南流经公里

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流域面积

蕴藏了黄河流域20%的水资源

贡献了黄河中下游40%以上的径流量

被誉为“黄河蓄水池”

这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湖的景色。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这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湖的景色。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这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的景色。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甘南境内的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的管护站点里

工作人员分批倒班驻站

全年不间断地

深入湿地草原腹地开展巡护

救助受伤动物

补种退化草场

进行禁牧宣传

并通过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的种类和生存状况进行监测

坚守在高原上为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保驾护航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尕海保护站站长香毛吉(右三)和同事在保护区内巡护。新华社记者方欣摄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尕海保护站站长香毛吉(左一)和同事在保护区内用望远镜观测野生动物。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斑头雁幼鸟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尕海湿地嬉戏。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一只燕鸥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尕海湿地上飞翔。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尕海保护站站长香毛吉(左一)向游客介绍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情况。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尕海保护站站长香毛吉(左二)和同事在保护区内巡护。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尕海保护站站长香毛吉(左二)和同事在保护区内巡护。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尕海保护站站长香毛吉(左)和同事在巡护过程中做记录。新华社记者方欣摄

甘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曼日玛保护站工作人员王佳阳(右)和同事在保护区内巡护。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甘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曼日玛保护站工作人员王佳阳(右)和同事在保护区内安放红外相机。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甘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曼日玛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检查红外相机的工作情况。新华社记者方欣摄

如今

在一代代守护者的默默付出下

保护区内草原沙化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这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景色。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这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湖的景色。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雪豹、黑颈鹤、黑鹳、狼、羚、麝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黄河蓄水池”

已成为镶嵌在高原上的明珠

这是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尕海湿地上拍摄的斑头雁。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这是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尕海湿地上拍摄的斑头雁。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一只燕鸥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尕海湿地上飞翔。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一只燕鸥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尕海湿地上飞翔。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斑头雁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湖的水面上游弋。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监制:赖向东向清凯

策划:兰红光王建华马维坤

统筹:王毓国费茂华宋常青邢广利王庆钦

记者:陈斌张可任方欣

视频剪辑:方欣

新媒体编辑:谢秀栋周大庆蔡湘鑫卢烨

图片编辑:侯俊吴建路戚文娟刘梦琪

美编:穆问春王静颐

(来源: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2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