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雪山脚下康庄大道长又阔澎湃在线

发布时间:2023/4/9 10:34:33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北麓、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是距离青海省省会西宁最远的一个县,由于地处偏远、人口稀疏、产业单一,杂多县也是青海省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年4月,杂多县终于退出贫困县序列。从农奴翻身到灾后重建,再到今天的全面脱贫,杂多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见之处,杂多人民总是双手合十,重复着谢意,一脸虔诚,令人动容。他们想把哈达献给习近平总书记,献给远方的帮扶者,也献给这里的建设者。

“黑帐篷”的新样子

高原上的杂多是多彩的。蓝的天,绿的草,白的哈达,还有五彩的经幡。在这幅斑斓的图景中,还有一种神圣的颜色——牦牛的黑色。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种,他们体壮耐寒,牧民用牦牛的长毛编织缝制成黑色的帐篷,在漫长的游牧历史中,给生活在严寒地域的牧民们撑起了遮风挡雨的家。

如今,牧民们心中神圣的“黑帐篷”有了新的样子。

红墙彩瓦,一排排藏式风格的三层楼房别具特色,杂多县的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牧人希望家园”静卧于山谷之中。宽敞的广场,老人闲坐,孩童奔逐,欢声笑语,一片祥和。广场前的一块大石头上,深深地刻着“感恩”两个红色大字。

“现在的生活,过去我是想都不敢想,真像做梦一般。”在“牧人希望家园”的一套装修精致、水电暖齐全的房屋里,布雅满怀感慨地说。

布雅家原来是杂多县苏鲁乡多晓村的一户贫困家庭,家有7口人,以前一家人一直住在帐篷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后,布雅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作为易地搬迁户,他在“牧人希望家园”分到了自己的住房。在政府的帮扶下,他经过培训成为生态管护员,只这一项每年就有元的收入,加上挖虫草和其他补贴,全家能有7万多元的年收入,日子一下子宽裕了起来。

在杂多,像布雅这样的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共有户人。易地搬迁要为贫困户提供更好的住房,但更关键的则是实现“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县里结合本地实际,为搬迁对象安排生态管护员岗位等公益性岗位就业,使易地搬迁来的贫困户留得住、脱得贫。

“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个目标在我们杂多现在已经实现了,接下来我们要谋划的是进一步致富的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问题。”县委书记才旦周说。

脱贫之后更致富,就要把劳动力从传统的放牧中解放出来,拓展其他产业,给乡村振兴赋予内生动力。在一系列以合作社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探索中,杂多县走出了一条生态搬迁、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世代逐水草而居、牧牛羊而生的牧民们,改变了往日围着草山转、跟着牛羊跑的传统放牧模式,合作社将牛羊、劳力整合配置,真正达到了草场减负、牧民致富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海拔多米的高原上,杂多人民信心满满。现在,他们正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誓要把脚下这条康庄大道走得更长更阔。

高海拔上的高境界

澜沧江源,雪豹之乡,海拔多米的杂多在很多人心中是离天很近的一方净土。对于很多追求“诗和远方”的年轻人来说,来到高原大概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事实上,扎根高原并不容易。

去年毕业季,上海姑娘童心看到校园中挂着的西部计划宣传条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的内心涌起一股热流。

“因为这句话,我就来了。”说起来到这里的初衷,这个年轻的女孩这样轻描淡写地回答。于是,去年8月,童心暂别繁华的大城市,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一年,她经历了高原反应和高寒气候的种种不适,但是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今年8月,童心主动提出申请再服务一年。

“我想待久一点,填补这里的教师资源缺口。”与大学毕业时选择来到这里的原因不同,一年的支教经历,让童心感受到高原生活的艰苦,更看到在我国西部尤其是高寒高海拔地区教师资源的短缺、藏族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她深深地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发出的号召。由共青团中央和求是杂志社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杂多专项”,是目前西部计划中唯一一个向高寒高海拔地区规模化派遣支教团队的项目。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张宗凡是西部计划“杂多专项”志愿者小组的组长。他的家乡曾经是河北的贫困县,一路求学,张宗凡得到很多针对农村学生的政策帮扶,他把自己的职业选择叫作“感恩与回馈”。青海大学毕业的老师杨海霞说:“我始终觉得,我们年轻人不仅要有诗和远方,更要有家国情怀和伟大理想。”

扶贫必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杂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马背教育、帐篷教育,到今天正在实现蓬勃发展。因为教育,高原上的杂多孩子们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历史、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多样,他们更加包容、感恩和奋发;因为那些可爱的年轻教师们,这些孩子怀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仰慕,在心中悄悄埋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梦想。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于杂多的建设者们。除了这些“不缺精神、不怕吃苦”的支教青年,还有选择扎根高原的年轻干部、对口帮扶的驻村书记……他们努力克服着艰苦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身心挑战,为民族地区扶贫事业贡献着青春和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些雪山脚下康庄大道的铺路者,配得上最洁白最美丽的哈达。

来源:《红旗文稿》/19

作者:张建平张淑虹

制作:韩辰

原标题:《雪山脚下康庄大道长又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1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