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豹 >> 雪豹的形状 >> 荒野笔记藏东南纪行,众神穿行的山脊
原创孙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01欢迎来到墨脱
自从第一次听说墨脱这个地方后,关于它的恐怖传说就没断过:蚂蝗遍地、蜱虫成堆、暴雨不断、塌方频发、道路泥泞……直到前不久,李成发来一份表格,上面赫然列着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并存的15种有蹄类的名单!在随后的聊天中,更是获知那里金猫的拍摄率比豹猫还高!因此当赵翔相邀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时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去看一看那片森林。
穿梭在墨脱森林中进行调查的工作人员
我们于4月28日早上到达林芝,然后沿着国道向墨脱驶去,从凉风习习的林芝一路下到遍布高耸的西藏柏木的通麦,之后再次爬升,经过几处壮观的冰川,于下午3点半左右到达了冰天雪地的嘎隆拉山口。驶出隧道后,在壮观的森林中一路速降,一只东喜马拉雅特有的黄嘴蓝鹊落到车边,提示我,藏东南真的到了。
晚上8点多,西藏的天还没黑,李成指着江对面一大片崩塌的岩壁说:“用望远镜扫一扫吧,也许有赤斑羚。”一听到这三个字,我还没站稳便举起望远镜。这种颜值超高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虽然叫羚,其实是一种林栖山羊。在东喜马拉雅特有的一众神物中,它不是最稀有和最独特的,但绝对是最有辨识度、最著名的一种。我本计划用望远镜沿着岩壁系统搜寻,结果刚瞄准左上角时,就见一个红色的身影正沿着岩壁和森林的交界处向上攀爬!没想到心目中的神话之兽竟如此轻易现身,正喜出望外地仔细观察,听到李成在一边招呼:“这边还有两只!”我们忙爬上路沿,发现一对赤斑羚母子正站在岩壁中央觅食!这片岩壁近乎垂直,仅在个别稍缓处生长着高草丛。光看这坡度就已经让站在江边的我腿肚发软;而它们却悠然自得地在各处缓坡草丛间蹦跳自如,还不时弯过头清理一下身体。透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见到火红色躯干上那醒目的黑色背中线。“你们运气真好,还从没在这里同时见过3只赤斑羚!”李成在边上兴奋地说。
墨脱赤斑羚
天色渐暗,赤斑羚们仍没有退回森林的意思。于是我用望远镜继续搜索江对岸,忽然看到刚才空无一物的岩壁上缘的大树上,多了五个棕色的大块头。“这是熊猴吗?”我忙招呼大家。但因为所有猴子都背对我们,无法辨别种类。直到第六只猴子从林中显现,面朝我们爬上大树,才显现出面颊上隐约的白毛。“可能是白颊猕猴,”李成判断,“这里也是白颊猕猴的分布区。”白颊猕猴是年由李成等发表的灵长类新种,此次虽因距离太远,没能看清面貌,但能遥望一眼,也颇为知足。这些墨脱的超级巨星们就这么聚集在这片好似县城门户的江边岩壁前,好似在说:“不要害怕!欢迎来到墨脱!”
白颊猕猴
02“讨厌的动物只有豺狗”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去格当乡,在金珠曲岸边的半常绿阔叶林中寻找之前布设的自动相机。在海拔近米的山坡上,李成和嘉鼎围在相机前逐张检查照片,发现拍到了中华斑羚——在墨脱的东部,赤斑羚占据着中海拔的湿润森林,而中华斑羚则向更高更干爽的生境发展。
我则透过树冠的空隙,观察一对丽色奇鹛站在树梢上,在皑皑雪峰的背景前一唱一和。忽然余光瞥见一团斑斓的小东西;望远镜一看,原来是一只栗头树莺。这种红脸黄肚子、大脚短尾巴的小家伙之前一直被称为栗头地莺,直到最近经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才发现是树莺。对此我一直难以理解,直到这次在野外见到活生生的真鸟,才发现它在林间移动的方式真的和树莺一样,靠的是贴地飞,与地莺那老鼠一样的沿着倒木跑的移动方式完全不同。看来有些问题,真不是对着标本和照片才能解决的,必须到野外观察不受禁锢的野生动物的真正自然行为和气质。
下午,我们去格当乡政府给当地护林员做了一场培训。培训后,一位护林员带着我们去看他的邻居救助的一只鬣羚。这户藏族牧民们前几天在高海拔草场遇到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鬣羚正被两只豺追杀,于是果断出手相救。由于找不到它的妈妈,他们把小家伙放到背筐里带下山,养在自己的屋里,用自家挤的牛奶喂养它。
为当地护林员做的红外相机监测培训
我们见到小鬣羚时,它正卧在客厅的一角,孩子们蹲在边上抚摸它。这些信仰佛教的藏族百姓,除了鬣羚,还救助过赤斑羚,都是养大或养好病后就放生到山上;说起救助过的那些动物,他们的眼里闪着光。“那你们有什么讨厌的动物吗?”在为小鬣羚高兴之余,我们想起了那两只饿肚子的豺。“真的讨厌的动物的话,只有豺狗,”村民们不好意思但诚恳地回答,“因为它们太残忍了,把动物掏了屁股后,活着就开始吃。”
格当乡被村民救助的小鬣羚
听完之后,我们百感交集。豺在全球已濒危灭绝,尤其在我国,近20年仅在22个县市有过确凿的影像和目击记录。但它们一方面没有猫科那样适于迅速杀死猎物的牙齿,另一方面由于害怕被更强大的食肉类夺取猎物,往往还没等猎物死透便分而食之,因此吃相极其血腥残忍,无怪乎连最善良的藏族百姓也对其难以容忍。以豺这样的群众基础,其种群恢复的难度必然比雪豹甚至老虎都要难上许多。
03众神穿行的山脊
第三天,我们从墨脱县城出发,前往背崩乡的格林村。到达格林村时刚刚天黑,一只苗条的豹猫从车灯前走过。这里豹猫的体色是棕底实心斑,和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豹猫都不一样。
豹猫
第四天,我们分为三组上山。李成带着三个最有经验的向导,翻山下到对面的雅鲁藏布江边,在山里住两晚后从江边的溜索回来。我和更尕依严一组,前往德尔贡回收之前设置的自动相机。
上山的路很陡,但爬上海拔两千多米的山顶后,就来到平缓的大山脊;一条铺满落叶的宽阔兽道在竹丛和大树间,沿着山脊向前方蜿蜒而去。我们顺着兽道闲庭信步,不时有胸径半米以上的大树矗立两侧,偶尔有水晶兰、眼斑贝母兰和垂花蛇根草从一片枯黄的落叶中探出白色耀眼的小花。但若问我在森林中最希望看到什么景象,那一定是巨大的倒木和立枯木,因为它们可以为无数动植物提供生长的温床、栖身的场所或食物来源,是物种多样的老年成熟林的标志。而这片森林中,长满苔藓和附生植物的倒木和立枯木比比皆是。因此到达第一个相机点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里都有什么动物。尽管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拍到的情景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一只云猫在洒满阳光的林下,举着粗粗的长尾巴悠然走过;一只小巧机敏的斑林狸在夜间跳到了相机前的地面;最震撼的是,一群豺,一个接一个地,从远处迎着镜头跑来;几天后又同样列队背对着镜头,顺着兽道跑向远方。它们在镜头前来回跑了几次,看来这里是它们重要的交通要道。我不由举手抚摸了一下身边的树干,环顾四周,深吸一口气,心想:“即使不能亲眼见到,能和豺群走在同一条兽道上,也不虚此行;一定要好好感受这里。”
豺
第二个相机的收获更有意思;不但拍到一只漂亮的云猫,还记录到赤麂和贡山麂。红色的赤麂和黑色的贡山麂虽然在藏东南和滇西同域分布,但赤麂占据低海拔,贡山麂占据中海拔,二者生态位分化,避免竞争。而现在二者出现在同一机位,表明我们正经过两种麂子分布的过渡带。第三个地点位于山坡上一条不明显的狭窄兽道,仅拍到豹猫;于是我们将相机取下。中午我们在一片林间空地午餐,蓝天白云,微风阵阵,连日的晴天使我们一路都没有受到蚂蝗骚扰,不禁感叹:“不下雨的墨脱真的太美好了!”
赤麂
贡山麂
饭后前往第四个机位,拍到了求偶的黑鹇、另一只斑林狸,以及,一只落单的豺;它在地上打滚,自娱自乐,我们猜这也许是刚独立正往外扩散的个体。再往前走,我们和向导大哥产生了严重分歧;向导坚持要往右拐,而我们根据GPS位点觉得应该往左拐。最终我们决定相信科学,按照GPS自顾自地爬上左边的坡去。最终找到第五个机位,并发现那只单身豺竟然也来过这里。
落单的豺
到达最后一个机位时已傍晚6点半,我们的身上也开始爬上那种吸牛血的巨型蚂蟥,表明已进入放牛区,离村庄已经非常近。本以为这里不会有什么惊喜,结果发现,竟有一只云猫和一只大灵猫从这里经过!以大树森林为家的云猫出现在村边,其惊喜自不必说。大灵猫在中国也极度濒危,据依严说,即使墨脱也没有几个地点有记录。不过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的推测,即大灵猫不喜欢深山老林,更喜欢在接近农业区的开阔次生生境出没。
大灵猫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地穿越藏东南的森林,但已见识了这里的富饶和原始。豺群、云猫、斑林狸、大灵猫……众多神物在这条约10公里长的山脊兽道上来回穿行,而且,这里离村庄并不远,在山上有时甚至可听到山下的机器轰鸣。不知道明天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我们。
德尔贡山上的水晶兰
03黄喉貂的封印
自打我接触这一行后,就对一种本土小食肉兽一直痴迷,梦想在野外一见真容。可气的是,无论是四川、云南,还是吉林、重庆,所有我干过的地方,拜访过那里的业内人士和自然爱好者向我提起这种动物时都会附一句:“很多,很容易见啊!”唯独真爱如我,哪怕翻山越岭,却连毛都见不到一根。这种“可恨的”动物便是黄喉貂——貂属中体型第二大的成员,擅长合作围猎大型猎物的鼬科之狼。在来墨脱之前,我已拜访过国内几乎所有的黄喉貂高发区,墨脱已是最后的希望。但刚降落林芝第一天,路上一具新鲜压死的黄喉貂尸体,让我怀疑自己天生克这家伙,注定此生无缘相见……
因此,当第五天中午,一只壮硕的黄喉貂大摇大摆地跑到我跟前看热闹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时我和嘉鼎正围在格林村后山一台相机前查看视频,背对我们坐着的向导忽然噘嘴示意回头,然后我就看到一束金黄色的身影从树后进入阳光下。第一反应是,这家伙怎么这么大,比我熟悉的北京动物园的那一只大了整整一圈。看到自己暴露了,这只黄喉貂随即弓着黑色的长尾、不慌不忙、一蹦一跳地离开。虽然全程仅一秒多钟,但我随后却愣了半天,“这么多年的诅咒,就这么轻易破除了吗?”
黄喉貂
下山路上,周围的风景都变得明快起来。一群朱鹂在树顶吵闹。一对黑色的林雕从林中升起,徐徐盘旋至我们头顶。雄雕随即开始婚飞:在配偶面前倏忽收翅俯冲,待下降到一定高度后,猛然展开倒梯形的巨大双翼,扶摇直上,之后继续收翅俯冲,继续展翅提升。我们站在林间大道上,抬头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奇景。
第六天一早,我们从背崩乡出发,跨越大名鼎鼎的解放大桥,向马尼翁行进。在嘎隆拉通车前,这条路曾是从派镇翻越多雄拉山口进入墨脱的经典徒步路线的最后一段;但最近正在沿这条路线施工,加上嘎隆拉通车,这里已不复昔日的热闹。一路上有很多藏乌鸫和紫啸鸫立在江边的树顶,因此当一丛与路平齐的突兀裸枝上又出现四个大黑影时,我想当然地认为又是什么常见鸟;然而当漫不经心地用望远镜对准时,却大吃一惊:尽管逆光,但翠绿色的胸腹和湛蓝色的脸庞明白无误地表明,这是一群绿宽嘴鸫,最隐秘罕见的鸟种之一!片刻之后,这群绿宽嘴鸫和朱鹂混群,从路右飞入路左茂密的灌丛中,同时挺着绿色的胸膛发出悠长的鸣叫。我们不愿过多打搅,于是继续向前,稍晚又原路折回,向西前往西让村。结果没走多远,又一团绿色的靓影径直落在了前方无遮挡的横枝上!这次是顺光,而且绿宽嘴鸫背对着我们站立,于是所有人都得以看清它那由湛蓝色耳羽、灰蓝色冠羽和尾羽、深绿色上体和黄绿色胸腹组成的盛世美颜,而浅蓝色与黄褐色交叠的翼斑则表明这是一只雌性。
绿宽嘴鸫
“好美啊!”身后传来依严的赞叹声。我目不转睛地透过望远镜观察,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只要能解除黄喉貂的封印,你就迎来人品大爆发了!”
众神走过的土地,总是会带来好运。
-Tobecontinued-
撰文/孙戈
排版/王善玮
文中配图除标注外均由作者拍摄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
shanshui.org作者介绍
孙戈
就职于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野生动物研究人员,豺、金猫和黄喉貂的小迷弟。
原标题:《荒野笔记|藏东南纪行,众神穿行的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