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甘肃肃北戈壁矿城变身绿色明珠甘

发布时间:2023/6/15 0:13:49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hldxc.com/bdfcs/5511.html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任卫东程楠王铭禹兰州报道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肃北县成立70年以来,当地牧民由过去风餐露宿、靠天吃饭的游牧生活,逐步转为在县城安稳定居。随着南北两山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当地文旅产业方兴未艾,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两只黑颈鹤在保护区内活动。新华社记者陈斌摄(资料图片)

从“傻大黑粗”到“绿衣飘飘”

肃北县被河西走廊划分为南北两山地区。截至年末,肃北县辖2镇2乡,全县户籍人口1.2万多人,有汉族、蒙古族等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38.11%。

肃北县矿藏资源丰富,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传统矿产资源门类齐全,矿产开采、开发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同时,肃北的生态战略地位又极其显著。肃北县委书记张立东介绍,肃北是党河、疏勒河、榆林河、石油河的发源地,是酒泉市乃至甘肃省重要的“水库”。位于祁连山北麓的盐池湾乡,是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长期生活着雪豹、白唇鹿、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过去,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采矿现象难以有效遏制。盐池湾乡不少老牧民告诉记者,原来当地有“72道金沟”之称,“条条沟里有黄金,去挖去淘能挣钱”。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扎子沟保护站值班长哈斯巴特尔介绍,前些年,非法采金活动十分猖獗,大大小小的开采点遍布山沟,一度使草甸剥离、河流污染,野生动物被迫离开家园。

近年来,肃北县大力整顿非法开采活动,采取设卡围堵等办法,全面禁止在保护区开采,取得了显著成效。

张立东介绍,肃北县多部门持续联合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对违法违规探采矿、旅游开发等问题坚决彻底整治,并及时跟进重点督查,防止二次破坏。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玉斌介绍,目前各大保护区都设有关卡,24小时不间断排查来往车辆,全面禁止开采装备、重型车辆进入保护区。随着严格管护,生态环境由乱到治,保护区内各类动物种群数量不断扩大。

两只黑颈鹤在保护区内活动。新华社记者陈斌摄(资料图片)

重拳出击、整治环境问题的背后,是当地持续做好生态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相协调的文章。建设绿色矿山、培育文旅产业等新业态,成为肃北近年来的主抓方向,也是当地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

肃北县马鬃山镇的甘肃亚峰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金矿开采、加工、提取等为一体的规上企业。记者看到厂区内绿树成荫、人造喷泉错落有致,如茫茫黑戈壁的一座花园。

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兵表示,公司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多万元用于环保设施改造、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高标准建设“花园式”绿色矿山企业。

“企业还将继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形成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李兵说,随着绿色矿山建设深入开展,绿色开采、绿色发展已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在开采过的金矿上建设金矿地质公园,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肃北县工信局局长王恒介绍,这两年,肃北县大力促进矿业绿色转型,万元增加值能耗、水耗均控制在均衡进度范围以内。年,肃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对县财政贡献率达95%。

8月29日,演员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张睿摄(资料图片)

从靠天吃饭到草蓄平衡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畜牧业是肃北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70年来,蒙古族群众风餐露宿的放牧条件不断改善,在“草畜平衡”“退牧还草”“退羊养驼”等各类政策帮助下,牧民的牲畜存栏量下降了,但收入不降反增,不少牧民走下马背,告别草原,在城里开启了现代化的定居新生活。

距离肃北县城近公里的党城湾镇红柳峡村,是以蒙古族为主的纯牧业村,有50户牧民,今年75岁的那木德力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老一辈牧民,他对牧民生活的变迁深有感触。

“过去,一家养羊,吃饭全靠老天爷,雨水多了,草长好了,羊能吃好,牧民才饿不着。”放羊离不开人,那木德力得天天守着羊群。前些年,每年靠卖羊和羊毛,收入能有3万多元。“劳心耗神,收入并不高。”他说。

从年起,当地政府号召牧民维持“草畜平衡”,减少草原载畜量,并每年给牧民提供人均3.6万元草原奖补等费用。从那时起,牧民的牲畜总量逐年减少。那木德力家里有草场1.3万亩,但他只养了50只骆驼和30多匹马,牲畜虽减少了,但收入不减反增。

“一只成年骆驼能卖多元,小一点的也要多元,养驼还不费力。”那木德力告诉记者,去年,他卖了5只成年骆驼,就收入近5万元。

在红柳峡村,那木德力当了32年村支书。他说,年前后,村里大多数牧户都搬到了城里,只有放牧时才回到草场。他和老伴平日也生活在县城。

肃北县总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是甘肃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城、乡镇、牧区,甚至是同村的牧户都相距甚远。牧户像星星一样分布在各个角落,往往相隔十几甚至几十公里。过去只有土路,进城办事靠骑马。“看病是个大问题,遇到一些急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多年来,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把主要牧区牧民居住点和镇政府、县城连接起来。不断畅通的乡村道路让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县城。”那木德力说。

过去,牧民转场,条件好的靠骆驼和马转场,条件不好的就只能人拉肩扛。“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有的人家还不止一辆,转场很轻松。”那木德力说。

今年,那木德力计划将骆驼全部出栏。“多挣些钱,住到电梯楼房里,生活更方便。”他说。

8月29日,演员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弹奏蒙古族传统乐器托布秀尔。新华社记者张睿摄(资料图片)

从“戈壁小城”到“文旅美城”

近年来,随着柳格高速、敦格铁路、“大美肃北号”旅游专列的开通,肃北县向外沟通的触角不断延伸,早已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偏僻闭塞的戈壁小城,而是深度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文旅产业蓬勃兴起的“文旅美城”。

“肃北是甘青旅游大环线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一站,本身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很大。”来自内蒙古的江守财正是看好肃北的文化旅游潜力,决定在当地投资兴业。

目前,他的企业在当地开发建设的紫亭湖露云娜美星空营地蒙古包民宿、特色餐饮等已经开始营业,不少游客在游览敦煌莫高窟后,来肃北住蒙古包、体验蒙古族草原风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在马鬃山镇,不少牧民也“搭乘”旅游业发展的快车,转型吃上了“旅游饭”。马鬃山镇紧邻蒙古国,是甘肃唯一的边境小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一直较为偏僻闭塞。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京新高速、额哈铁路、马桥公路相继开通,小镇逐渐热闹起来,当地的明水古城、黑喇嘛军事要塞、黑戈壁沙漠等人文、自然景观也再次向世人展现其独特风采。众多自驾游爱好者、户外运动探险者慕名而来。

马鬃山镇牧民卫东国筹集资金多万元,在巴音布勒格村自家的骆驼基地修建了4间客房和游客接待中心。为了增加游客体验乐趣,他还建起了骆驼展览馆,骆驼鞍、骆驼镫、牵绳等与骆驼相关物件摆满了展厅,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开眼界。

在他影响下,当地牧民们不断开发骆驼资源,办起了“骆驼文化节”。卫东国介绍,每年10月份,当草场泛黄,骆驼毛色发亮、体型健壮时,草原就迎来了一年丰收的季节,当地牧民就会从青海、内蒙古等地邀请牧民一同举办盛会,这也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

这是8月2日拍摄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紫亭湖生态景区花海。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资料图片)

肃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林表示,近年来,肃北县先后打造“七彩花田·千亩花海”、紫亭湖、民族体育活动中心、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等文化旅游景点,深入挖掘蒙古族特色传统文化,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数据显示,年,肃北县接待国内游客近44万人次,同比增长41%,旅游收入达4.41亿元,同比增长50%,旅游业驶上健康发展快车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