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雪的50种表达

发布时间:2024/12/4 11:59:33   

Fokksn风卷雪挪威语

  ski一词源于古挪威语中的单词ski,意为“劈木、木棍”。由史前壁画可知,早在年前,猎人们便开始使用滑雪板了。在更早些时候,冰川融化且范围变小,石器时代的猎人们乘坐覆盖着皮毛的滑雪板,跟随着成群的驯鹿和麋鹿从中亚向北行进。再之后,滑雪板在欧亚极地地区被广泛使用。几千年之后,到了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猎人和战士也开始使用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

  滑雪板在哈康的传奇故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故事发生在挪威内战时期。在哈康·斯维雷松国王死后,国王的追随者们前往敌方领土营救在那里出生的国王的小儿子,即国王唯一的继承人。年1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士兵们成功营救出这个孩子。人们将这些士兵称作“桦树腿”(birkebeiners),这是因为他们没钱买像样的鞋子,所以只得用桦树皮制成绑腿和鞋子。在营救成功后,士兵们必须迅速逃离。在逃至山区时一场猛烈的风卷雪降临,剧烈的狂风将大片的雪花撕碎,将小的雪粒卷起呼啸着向前。挪威语中风卷雪的对应单词原本是fokksn,而现在受英语的影响,大部分挪威人习惯将这种暴风雪称为vindtransportertsn。风卷雪来袭时,因着风力的作用地上的积雪会形成看似平滑的表面,这种雪面似乎十分适合滑雪者乘着滑雪板飞驰,其实不然。风卷雪形成的雪面并不牢靠,受风力作用,这层雪面并不能和山坡原本的积雪很好地贴合,但凡有轻微的震动,这层积雪便会分崩离析,形成雪崩。

  暴风雪席卷了从利勒哈默尔到斯特达伦的整片山区,由两名出色的滑雪手托尔斯坦·斯凯夫拉和斯克杰瓦尔德·斯克鲁卡领头,“桦树腿”们成功穿越了暴风雪,最终安全抵达挪威基督教国王的首府尼达罗斯(现在的特隆赫姆)。哈康四世就这么戏剧性地获救了,他创立了新的王朝并统治了将近46年的时间。现代挪威人以长途负重越野滑雪赛(Birkebeinerrennet)来纪念当年“桦树腿”士兵在暴风雪中营救哈康四世的壮举。该滑雪赛每年举办一次,路线便是当年斯凯夫拉和斯克鲁卡的营救路线,共计54千米。参赛者们背着重物,这重物便象征着当时还是婴儿的哈康四世。

  在奥斯陆滑雪博物馆里挂着一幅由克努德·伯格斯林创作的浪漫派油画,画中描绘的是两个留着胡须的“桦树腿”士兵,这两人便是斯凯夫拉和斯克鲁卡,他们穿着锁子甲*(这显然不大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桦树腿士兵是断然负担不起昂贵的锁子甲的),其中一人怀中便是襁褓中的哈康四世。画家对于滑雪板的刻画极为细致,将其翘起的前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要知道滑雪板的形状与雪况本身都会影响滑雪的速度。从哈康王朝统治时期至今,滑雪一直是挪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滑雪板设计师有很多都来自挪威。在19世纪早期,特莱马克省的木雕工人发明了一种轻薄而弯曲的滑雪板,这种设计可以避免滑雪者在滑行过程中陷入积雪。年,桑德雷·诺海姆设计出了一种侧切形滑雪板,这种雪板中部面积小,尖端和尾部较宽。这种侧切形状的雪板灵活性更强,其边缘的弧度有助于滑雪者更迅速地转弯,同时又可以避免侧滑。在年,滑雪板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最原始的制板材料是煤灰,如今煤灰被山核桃木取代(过去的雪板都是以传统手工工具打造的,以传统工具极难给山核桃木塑形,而随着碳钢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山核桃木便越来越受欢迎了)。以这种木材制成的雪板更轻薄、更耐用、更易弯曲,且其底座不易磨损,因此滑雪者的速度也不易因板底磨损而受影响。最开始挪威人需要从路易斯安那州进口山核桃木,后来居住在威斯康星州和明尼苏达州的挪威移民意识到,他们可以在美国制作滑雪板,然后直接出口滑雪板,这样成本就会相对降低。如同旧时一样,如今作为商品的滑雪板仍然见证着人类的移动与迁徙。

《雪的50种表达》

一本关于世界冰雪文化的科普小书,一场通过语言走向世界的文化旅行

作者[英]南希·坎贝尔(NancyCampbell)著;席坤译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  

  本书聚焦于那些我们即将失去的东西上,雪便是如此,气候环境不断恶化,世界各地的冰川都在加速融化,在不少国家降雪越来越少,有些地方甚至终年无雪。这一过程缓慢而复杂,随之而来的是语言的流逝——描述冰雪的词汇在消失。

  一片雪花的生命历程和“雪”作为单词的生命历程极其相似——它们都围绕着同样的内核,在不同的环境中以新的面貌落脚、存续。语言是有魔力的,即便只是一个单词,其威力也不容小觑,语言使我们拥有了解构以及重新想象的能力。尽管二者的消逝在所难免,通过展示语言的魔力,《雪的50种表达》旨在唤起人们关于冰雪的记忆,通过50种不同的语言再现与冰雪相关的50种文化和历史。

格陵兰岛的冰川轰鸣着散落向大海,乞力马扎罗的雪无声地迅速融化,偷猎者的枪口悄悄对准了“山间幽灵”般的雪豹,肆虐的暴风雪追赶着草原上成群的绵羊,西伯利亚的驯鹿失去了被积雪保护的地衣和牧草,黑色的、橙色的、粉色的、塑料的、泡沫的雪飘落着……

世界在失去雪,我们在失去语言。气候和环境一直在变化,而描述气候的语言以及我们理解这些语言的方式也跟着一起改变。伴随着冰与雪的消失,与其相关的语言在消逝。本书撷取世界的50片雪,介绍了50种语言文化中有关冰雪的习俗与传统、历史与神话、哲

南希·坎贝尔(NancyCampbell),英国诗人,非虚构小说作家,牛津大学的常驻视觉与表演艺术家。南希撰写的关于极地环境的诗集《迪斯科湾》(DiscoBay),年入围“进步诗歌奖”(ForwardPrize)短名单;另著有《如何用格陵兰语说我爱你》(HowtoSayILoveYouinGreenlandic)、《冰之图书馆》(TheLibraryofIce)等。

席坤,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讲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博士,研究专长与兴趣包括旅行文学、跨文化书写、20世纪英国文学等。曾出版译著《史诗之城: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世界》《盐之路:海边的公里》《美洲纪行:从洛杉矶去往世界尽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1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