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豹 >> 雪豹的繁衍 >> 2021本科生特奖入围名单公布,共
根据《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办法》,经学生申请、院系资格审查、院系内初评和学校第一轮评选,共15名候选人入围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本科生)答辩会。
今年入围的15名候选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特点
有的在学习科研方面表现突出
推研成绩3.88
大三学年GPA4.0
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国际赛区第一名
“客家杯”乡村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一等奖
在国际会议发表2篇论文(第一作者)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
有的在志愿实践方面成绩斐然
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清华大学十佳志愿者,五星级志愿者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个人
北京高校志愿者团队“北京飞羽”骨干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营大陆青年团团长
清华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有的是体育健将
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
首都高等学校传统养生体育比赛男子8式太极拳冠军
首都高等学校健身气功比赛团体冠军
清华大学第62届马约翰杯女子甲组米冠军
清华大学第20届跳水比赛男子单人冠军
……
他们有高光时刻
有人到“雪豹之乡”昂赛乡开展野外考察,在四千米海拔的山间上寻觅雪豹的踪迹,或在集装箱搭成的工作站前倾听澜沧江的水声。“这与高原山水为伴的一个月,至今仍在我的记忆里发着光。”
有人遗憾于许多客家村落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消散式微,利用课余时间在江西赣州的“空心”客家村落开展详尽的调研和访谈,组队参加首届“客家杯”乡村规划设计大赛,从支设计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为当地政府提供可行方案。
有人为了准备《中国政治法律史》的展示,在法律图书馆泡了两个星期,绘制了一份三公九卿制和尚书台的架构图表,并被老师引用在了自己的著作《中国公法史》中。
有人基于学科交叉的理论洞见能力,将“在线学习”领域中“决策消除”思想引入到“强化学习”中,解决了前人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成果发表于COLT,成为该会议仅有的四名中国第一作者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本科生。
有人在东京奥运会决赛上,在第一组射击成绩仅排名并列第五位的落后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迎头追赶,最终逆袭战胜对手,为中国代表团摘得东京奥运会首金,并创造该项目奥运会决赛纪录。
有人作为清华代表队中唯一一位非钱学森力学实验班的同学,参加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国际赛区),获得团体奖第一名的荣誉。“能为清华赢得荣誉是我心中的骄傲。”
有人在首都“挑战杯”中,带领团队形成了一项学科交叉、软硬结合的完整工作,最终夺得首都挑战杯特等奖,为学校和院系赢得了荣誉。
有人在疫情期间组织班级开展每日学习情况打卡,开展定期班级线上自习,互相监督,答疑解惑。让几位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同学在几门“硬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学年,班级整体成绩提升至年级第一,近七成同学获得了奖学金,班级荣获“清华大学甲级团支部”的称号。“这是我与班级同学共同的高光时刻。”
他们也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
有人曾经想不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随波逐流盲目争取“公认的好事”,把获得各种资源视为理所当然,却在思源计划的选拔考察中,深陷“胆小怯懦、害怕沟通、甚至连时间都管理不好”的自我怀疑。反思之后,才意识到不必试图从外界评价里获取自我肯定,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有人遭受飞来横祸,因为舞台事故跟腱断裂。在实践中不得不乘坐轮椅出行,本应该带领大家,却给队员添了很多麻烦。回到学校之后,也只能请三轮师傅接送、再拄拐上下课。即使只是上一层楼的台阶,也让她精疲力竭。
有人在第一个科研项目在准备投稿时,却发现他们研究的课题被最新发表的论文完成,在理论上没有超越的可能。
有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没有注意平衡,专业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低绩点,此后才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
甚至有人与清华的故事就是从“F”开始的,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机械制图不及格带给他巨大的打击。在院系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下,得以战胜对开始一件困难任务的恐惧,最终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从大一上学期挂科到到大二学年排名年级第一,他从失败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有人在疫情期间封闭自己,荒废锻炼习惯,作息逐渐混乱,数次挫败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丧失了自控能力。这种糟糕的体验让她意识到个人能力的有限与团体合作的不可或缺,开始尝试成立学习小组。
他们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一样
又在某个方面付出了更多努力、取得了更多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候选人同学吧!
候选人简介
何铭逸建筑学院
匠心求索,人居梦萦
男,建81班。现任建81班班长、建筑学院团委实践组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地球村国际文化博览会宣传组组长。曾获国家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科技创新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首届“客家杯”乡村设计大赛一等奖、清华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等。
“逐梦建筑的道路并非顺利,四年前高考失利,我无缘进入建院。于是我课外阅读书籍、旁听课程、练习绘画,对建筑学了解得愈多,愈激起我对它的渴望。三年前我申请转系,并毅然主动申请降级,从大一开始打下更扎实的基础,以获得更加完整系统的建筑学训练。”
“建筑学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我的专业座右铭是做“平视”的建筑师——从使用者出发,以极致匠心营建诗意的栖居环境。步入新时代,建筑师的英雄主义建筑观和个人风格化倾向仍在不断涌现,我决心坚守建筑学专业的初心使命,开放包容并审慎思考,永远怀抱最浓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程志刚土木系
暗夜奔跑,前赴星火
男,土木82班,入选“星火计划”十四期。现任土木工程系暨建设管理系学生科协主席,曾任土木82班团支书。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优秀奖、科技创新优秀奖、社会实践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I期刊《工程力学》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刚入学时我的塑料普通话结结巴巴,如今我已不再畏惧答辩,在校庆科展主舞台,面向校友同学主持趣味结赛;大一时电脑开关机都要请教别人,现在已掌握4种编程语言,修读13学分信息技术课程,成绩均为A。感谢清华,让大山里的野小子得以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风骨。”
“大三,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后,为尽快恢复,我四周学会游泳,半年拿下深水证,米游出1分40,并拿下第三次3千米满分,第5个体育满绩。”
王煜楠机械系
愿做永不生锈螺丝钉,深扎制造行业奔国需
男,机械82班。现任机械工程系团委副书记,曾任机械82班班长、清华大学学生会百年筹备组副部长、清华大学学生科协星火论坛部副部长。曾获国家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个人、清华大学学生科协优秀学生干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类)一等奖等。
“我坚信,经过制造螺丝钉般的千锤百炼,我将手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严谨的数学思维和丰富的计算机工具三件重大法宝,为将来投身制造业打好基础。”
“在一次次走出校园、走进车间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制造业发展的痛点,也明晰了扎根制造行业、建设制造强国的人生方向。除了参与实践,我也积极负责实践组织工作,帮助同学认知行业现状。……在实践工作中,我像螺丝钉般坚定、坚持、坚守,为制造强国贡献力量的理想‘从不松动’。”
李金峰精仪系
乐己者乐人
女,精82班。现任精仪系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团委讲解志愿服务团组长。曾获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清华大学十佳志愿者、清华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校先进个人等。
“三年里,我从未真正拥有‘五一’、‘十一’的假期,而是把它们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校园讲解。我不断地对着镜子练习,来克服面对游客的紧张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讲解亭里,无论是阴雨突变的清晨或是烈日炎炎的午后;在接到艺术博物馆讲解需求时,我更是在一周之内便从零开始制定完成讲解计划。”
“从默默参与,到组织协调,再到策划统筹,我的角色在变,但初心不改。我始终保持着对志愿公益的真挚与热情,帮助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心。”
韩天倚车辆学院
受育、自育、育人——与集体共成长
男,汽82班。现任车辆学院团委副书记,曾任汽82班团支书、机械班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之友——潍柴动力奖学金、清华大学第39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清华大学“一二·九”之星等。
“为了保证‘一个都不掉队’,我组织开展每周定期学习状况打卡,全班同学将上课截图、作业提交截图和自习时间与照片汇总后发送给我,督促同学们在家也能保持自律,学习效果不打折扣。”
“我们正月初八便返回了学校,无论周末或假期,都整天泡在实验室用手套箱做着实验,每次换班双臂都浸满了汗水。经过5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利用水合物作为抑制剂,用无孔聚乙烯薄膜包裹将其植入软包电池中,使其在电池有热失控趋势时,能自动释放并抑制热失控的进一步发生,从而阻止了电池的燃爆。”
刘坤瓒电子系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男,无82班,入选“星火计划”十四期、年“未来学者支持计划”。现任电子系学生会执行主席,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生活权益部骨干、无八年级团总支书记。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一作者)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会议IEEEGLOBECOM和国际期刊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等接收或发表论文四篇。
“在工作期间,我参与策划学校《关于改进学生区24小时便民服务项目的提案》、《关于加强学习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提案》等综合提案,组织校长接待日活动,为改善校内学习生活献言献策。”
“我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无线通信传输技术作为主攻的方向,投身国际前沿研究,立志于解决无线通信发展难题。围绕6G备选技术智能超表面,我从低功耗电路设计、低功耗终端架构以及低功耗系统优化等角度出发、逐步深入,开展了系列理论分析。除了理论研究,我也参加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硬件平台搭建,在国际会议展示并讲解。”
白钰卓计算机系
探索每一种可能
女,计83班。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体育爱好者协会主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17班班级辅导员,曾任计83班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优秀学生干部、CCF优秀大学生奖、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首都高等学校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女子甲组4×米接力亚军、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女子甲组米冠军、4×米接力冠军等。分别以第三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会议ACLFindings与EMNLP-demo发表论文。
“学习和科研中的求索使我意识到,独学无友极易孤陋难成,同侪切磋才能行稳致远。因此我积极投身班级共同体建设,选择在课业压力最大的大三学年担任班长。......一年的学习建设成果也远超我的想象:我们班大三两学期的平均成绩均以显著优势位列年级第一,且是大三专业课程压力下唯一的零挂科班级。”
“回望三年的时光,我总是想起入学时邱勇校长的赠书《从一到无穷大》。在清华,我从高考结束后单纯的一走向广袤而未知的无穷大,清华让我相信,在这里我们能探索每一种可能。”
刘泽华航院
Findanotheranswer
男,航81班。曾任校团委讲解志愿服务团常务组副组长、航院紫荆支队宣传部副部长。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业优秀奖、科技创新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个人赛特等奖、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国际赛区一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类A组特等奖等。入选斯坦福UGVR暑期研修。
“我与清华的故事从F开始。在我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成绩单上出现了一个F(Fail)。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我总结原因,我意识到F是源于我内心的恐惧。在战胜恐惧后,我与清华的故事开始多了几抹亮色。……现在面对过去的F,我愿赋予它另一层含义——‘Findanotheranswer’,找到另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我的成长故事并不全都是A或A+,甚至后续的篇章中会有更多的F,但我相信重要的是有相信自己的勇气和全力以赴的决心。”
“科技竞赛是一个与朋辈互相切磋交流的过程,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团队内的合作队友,都给我带来许多惊喜的新思路,来自他们的激励推动着我不断突破自己曾以为的‘天花板’。”
韩皓潭物理系
在测不准的宇宙里,塑造坚定的灵魂
男,物理82班。现任物理系学生会副主席,曾任物理系学生会生权部部长。曾获国家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第36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物理组三等奖等。年暑假赴牛津大学访学。
“大一下学期结束后,GPA改革骤然降临,彼时,同学之间流传出这样一种观念:只消敷衍地学一门课,拿到90分就可以得到4.0,与满分没有差别。向来对学业精益求精的我没有附和这种观点。我告诉自己:评价体系随时会变化,而求学的心态不应因此偏航。大三结束,精进求学的三年努力换来令人满意的回馈:推研排名专业第一,其中,一学位5门课程(19学分)获得A+,20门课程(66学分)获得A,全部数理主干课程成绩均达4.0。”
“年暑假,我参加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BernhardKeimer教授课题组的线上暑研,主要负责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对拉曼光谱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理论分析。当我在国外友人的journalclub中介绍清华物理系近期科研成果时,心中不无自豪。”
戚鉴清化学系
自我的超越
男,化学81班,入选“星火计划”十四期。现任清华大学校武术队队长、学生体育养生社社长,曾任清华大学校武术队内联部部长。曾获综合优秀奖、学业优秀奖、首都高等学校第七届健身气功比赛/男子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第二名、首都高等学校第二十届传统养生体育比赛/男子8式太极拳第一名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有机化学期刊Th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上发表文章。
“疫情居家期间,我自学了计算化学前沿知识与技术,并开始通过计算化学手段研究反应机理。整个在线学期,我共计提交了次计算任务,耗时约1万小时,最终我在大二末独自完成了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将项目成果整理成文后,成功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TheJournalofOrganicChemisty上,目前文章已经多次被研究硼化学的学者引用。”
“大二起,我开始担任学生体育养生社的社长;同时也建立了化学系武术队。大三时,我带领校武术队的同学们获得了首都高等学校传统养生体育比赛的团体亚军和首都高等学校健身气功比赛的团体冠军。今年,我将继续担任队长,争取带领队伍在比赛中再创佳绩。在这三年中,从跟随者到引领者,我完成了对自己组织和领导能力的超越。”
林希颖生命学院
一个“非典型”的生科人决定去保护自然
女,生82班。现任北京大学生公益组织“北京飞羽”成员、儿童癌症公益组织“向日葵儿童”采写志愿者、清新时报深度部编辑。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清华大学好读书奖、“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团队金牌等。
“我在大三机缘巧合接触到保护生物学工作,便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这项和自然打交道的事业。保护生物学并非清华生命学院“典型”的研究方向,这条‘人迹罕至’的路曾让我犹豫再三,但幸有师长朋友鼓励,我进入了北京大学吕植老师的课题组,真正投身到雪豹保护的研究中。”
“大学起,我开始尝试将写作与自己的专业结合,探索以文字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大一时我加入了校艺术团话剧队编剧组,学习剧本写作,随后我撰写科普教育课程剧本,供稿于常青藤爸爸教育、自然圈等机构,与其他科普写作者合作的《给孩子的视觉笔记课》即将由磨铁图书出版。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因为热爱,所以我一直在写。”
徐海珂交叉信息院
做一个敢闯肯钻的探路人
男,计科82班。现任计科82班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之友——郑格如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冠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亚军、清华大学第20届跳水比赛男子单人入水项目冠军、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毽绳比赛秒三人计数踢毽乙组亚军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会议COLT和UAI发表论文两篇。
“大一暑假在牛津大学访问期间,我有幸与牛津大学计算机学科的老师以及当地的清华学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从此,我萌生了毕业后继续深造,将来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想法……了解到该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的现状后,我对‘机器学习理论’产生了兴趣,我相信完善的基础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机器学习’在实践中应用。”
“前人的失败经历激起了我挑战的决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创造性地引入了‘在线学习’中的‘决策消除’的技巧,成功设计出了针对特定问题几乎理论最优的算法,这极大地利用了每一个问题本身的特有属性,从而可能在实际应用中节省大量的数据。”
杨倩经管学院
追求卓越圆梦东京
女,经90班。曾获体育优秀奖、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十米气步枪个人冠军、东京奥运会射击气步枪混合团体冠军、第14届全国运动会射击气步枪混合团体冠军、第14届全国运动会射击女子十米气步枪团体冠军、第14届全国运动会射击女子十米气步枪个人季军等。
“作为一名学生运动员,我努力兼顾学习与训练,凭借自身的努力连续两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并在年获得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最佳突破奖”。受益于体教融合的培养环境,‘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深深烙进我的心里,伴随着我不断成长。”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始终鞭策着我在学习道路和射击生涯不断进步。心怀家国,砥砺前行,当代青年唯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承担得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卞格人文学院
探索世界,做观点传递的使者
女,英82班。现任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曾任人文学院英82班班长、校团委组织部推优入党组副组长。曾获“一二·九”奖学金、清荷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文艺优秀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中国辩论公开赛中文组冠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优秀奖、第二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优秀才俊奖等。
“我在各色各样的辩题里认识了许多我此前未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