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豹 >> 雪豹生活环境 >> 一家估值100亿元独角兽的困境与突围
来源:中国企业家
撤回IPO之后不到半年,云知声就完成了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但当前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在将语音技术在特定赛道落地、构筑壁垒的过程中,云知声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决定撤回第一次IPO前的某个周末,云知声创始人、CEO黄伟躺了整两天。公司花了很长时间筹备IPO,突然要停下来,他在大脑里疯狂模拟IPO停下来后公司会面临的种种局面,自己有什么样的办法和能力去应对。
年10月,云知声采用第二套上市标准提报科创板上市申请(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但在之前的年9月底,蚂蚁金服被监管叫停IPO。整个科创板上市的氛围急转直下。
今年2月,包括云知声在内的多家公司主动撤回科创板申请。紧接着,如预期般,市场对云知声的质疑四起:毛利率较低、营收增长不及预期、未能逃出AI公司大幅亏损的困局等。
此时正值AI企业相继竞速上市之际,作为语音赛道的独角兽,云知声却放缓了自己的脚步。黄伟曾问自己,IPO很风光,但自己到底想做个什么样的企业?“我并不认为IPO是我的终点。”这是他得出的结论,他希望公司能越来越健康,“我们已经发展9年(云知声成立于年),我还希望再发展9年。”
年6月,云知声宣布开始D轮融资,且当时已完成D1轮次近1亿美元的交割,最新一轮估值近亿元。该轮融资由挚信资本领投,启明创投、磐谷创投跟投,三家投资机构早在云知声天使轮、A轮时就已进入云知声股东序列。
撤回IPO后的9个月
和大部分AI独角兽公司一样,云知声至今尚未盈利。据招股书,~年上半年,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近8亿元。根据招股书,云知声原计划就技术中台、芯片研发平台、医院解决方案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四方面,募集9.1亿元。这也意味着,撤回IPO后,公司需要通过其它办法解决持续的资金需求。
加快商业化步伐实现开源,成为必然的选择。
撤回IPO后这9个月,黄伟频繁参与客户拜访。今年3月,黄伟出现在云知声与泉州市洛江区政府的合作签约活动中。泉州作为民营制造业大市,近年来,正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云知声试图依托泉州与洛江区多家行业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场景下的商业化路径。10月,黄伟前往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并与金龙客车就智慧交通建设达成战略合作。
在撤回IPO后,内部组织结构也进行了微调。
在IPO过程中,因为有机会按照中介机构的要求,把整个公司业务严谨梳理一遍。目前,云知声的组织架构已调整为IoT和智慧医疗两大事业群,此外,IoT下分基础业务和创新业务,前者主打芯片、模组等基础产品,后者主打智慧物联整体方案创新。
黄伟试图通过事业部机制,下放授权、加速决策。随着公司发展进入第10个年头,作为CEO,他觉得自己应适当“后撤”,把压力传递给搭档,“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今年,AI语音这条专业赛道上,AI语音之于医疗的价值凸显。市值突破亿元的科大讯飞在今年年中宣布计划分拆整个智慧医疗业务,独立上市,以此为团队设计更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
4月,微软以总价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Nuance,这是微软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Nuance被称为“美版科大讯飞”,Nuance的系统在美国约77%的医院中使用,公司利润主要来自对医患谈话、客服电话和语音邮件等内容的语音识别业务。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Nadella)在推特上发文称:“人工智能是技术领域的重中之重,而医疗保健是其最紧迫的应用领域。”
医疗是当前云知声的主营业务之一。
10月底,云知声继续紧锣密鼓地开展招聘活动,其中也包括医生这一角色。云知声董事长、CTO梁家恩表示,云知声深入到医疗领域开始构建知识图谱是在年,那时,医生团队就开始建立起来了。他们一方面可以帮助这支AI医院的真实需求,医院的规范、相应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帮助判断机器能否做到替代人工。
按照黄伟的计划,这轮融资后,业绩有一些增长,公司一边开展业务,一边接触一些新的投资机构。10月中旬,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黄伟表示,在人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云知声营收增加了百分之七八十,“我认为初步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
商业化多条腿走路
整个、年,人工智能赛道尚未起风。磐谷创投合伙人李志超通过UCloud创始人季昕华结识了时任盛大创新研究院分院院长黄伟。当时苹果手机的Siri正火,“很多人会投Siri的竞品。”李志超说,主流的认识是要做一个平台级的公司,“所以好多人精力都花在这上面去了,这帮黄伟减轻了不少压力。”
年创办云知声时,黄伟确定的方向就是想做toB,扎根具体行业。在李志超看来,语音识别会走向语义理解,再扎到某个产业中去。技术壁垒之余,一旦涉及到业务流,一家AI语音技术公司可以在其中扮演非常核心的角色,“语言可以直接穿透到业务的最内核”。
云知声最初的客户是乐视电视、小米、搜狐等互联网公司。由于发现乐视电视语音识别服务的使用率较高,年,它开始向家电等IoT方向聚焦。根据招股书,在、、年上半年,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56亿元、1.37亿元、0.24亿元;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分别实现营收0.17亿元、0.50亿元、0.5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策略由智能单品供应商升级为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
黄伟表示,、年,巨头将智能音箱视为电商、搜索引擎的入口,掀起高额补贴战,由此威胁到云知声的下游厂商。“我们在、年受到冲击,但是我们在年的时候已经做了组织架构调整,开始往解决方案去走。”
IoT组件业务受到威胁的这一年,云知声在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上取得突破。年,云知声与世茂集团合资设立云茂。
当时,世茂在寻找一些有足够技术能力的合作伙伴,推进世茂集团楼宇、社区、酒店、物业管理等智慧化升级。而云知声在此前已有一些案例,正希望在行业里找到相对有知名度的客户进一步推广,“大家在那个时间点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双方的合作推动得很快。
梁家恩说,通过云茂,云知声打磨了基于酒店社区管理的系统,这套系统底层使用的是云知声的交互方案。在后续空间IoT项目的开拓与复制中,团队希望实现80%的可复用,个性化的定制开发优化比重控制在10%左右。
而在与世茂的合作过程中,黄伟意识到,对方的执行效率、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与科技公司有所不同,“驻场通宵对他们讲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有些传统企业的合作伙伴的管理层会议,会刻意放在晚上或周末。”
但在年上半年,云茂对云知声的营收贡献为37.6%,云知声被质疑严重依赖大客户。黄伟对此表示,这一占比是阶段性数据,“今年这个比例会更低”。
IoT之外,云知声曾在教育、车载和医疗方向上均有试水,最终,在年决定重点布局医疗。此外,黄伟认为,医疗相比车载,投入产出比更大。
云知声推出的第一款医疗领域产品是医疗版语音输入法。年,医院打造了一套医疗电子病历录入系统,花了大约半年时间,院方试用的结果是,认为至少可以给医生省下一半的写病历的时间。
医院的合作,为云知声在后续推广医疗版语音输入法时提供了背书。“大家觉得我们终于抓住了一个点。”梁家恩说,但医疗版语音输入法只是辅助工具或效率工具,并没有切入整个医疗本身的核心业务。
年,云知声推出病历质控和基于病历的医保控费等产品。过去,疾控中心和医保公司通过医生、专家,采取“飞行检查”等方式来抽检病历。现在,他们尝试让AI大脑对病历进行全文审阅,查验病例是否完整、前后是否一致,或者用以减少不合理的医保支出。黄伟称,今年上半年,云知声把这个产品跟某地方医保局合作,控费率从1%多提高到接近7%。
如果巨头进入云知声所在的医疗市场,该怎么办?黄伟说,医疗市场相对区域化、分散化,即便巨头进来,也得一家家做,“所以医疗的市场,巨头很难用资源通吃”。
李志医院客户时,听到的反馈有好有坏。“需求很汹涌,但在技术能达到的性能状态上,大家可能会觉得没达到预期。核心还是对于产品期待比较高。”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医院一共余家,医院家。对此,梁家恩表示,三甲只是切入点,真正刚需的地方应医院。
会不会被收购?
据招股书,云知声在报告期内总计投入6.03亿元,占累计营收比重为.4%。黄伟表示,U+X(U代表云知声的技术中台,X代表事业部)战略之下,云知声的核心技术研发是持续演进的,跟资本冷热无关。此外,U和X相互促进,创业公司相比平台公司的优势是能够深入车间。“我觉得很多人可能是被数据规模给误导了,我们要的是能够在场景里面真实发生的数据,针对性更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相信我们比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更大。”
黄伟曾于年提出云知声的“云端芯”战略,但直到年,云知声才推出第一款专用芯片“雨燕”。对此,梁家恩表示,~年,团队先用高通等品牌的通用芯片,搭建芯片模组。在通用芯片上实现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试水后,年,云知声正式搭建团队进行专用芯片研发。此后,团队再在“雨燕”基础上推出“蜂鸟”芯片,进一步降低芯片功耗。
梁家恩表示,只有做到千万级,才能平衡芯片前期研发设计、流片的成本,“如果你做到0万片以上,基本上一片的成本就变成一块钱了”。云知声芯片代工厂是联华电子的分厂,由于云知声芯片制程28nm、45nm即可,目前芯片产业链面临的压力对云知声的影响并不大。
此外,云知声与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的亿咖通科技合作的车规级芯片“雪豹”,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该芯片计划为吉利等整车厂提供车载语音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云知声在科技巨头激烈竞争的车载领域投入并不大。黄伟认为,这一领域的投入产出比,相比医疗、IoT要小。此外,云知声并没有亲自下场去做车载语音,而是在下游投资了一家公司“同行者”。它们将云知声的语音技术进行集成,从后装开始切入市场,目前逐渐转向前装。
在Nuance卖身微软后,对黄伟来说,是否也会把被收购列入考虑之中?
黄伟说,他创业的目的,是做一家值得尊重的科技公司,“如果只是为了收购的话,其实大家就没有必要去创业了”。
在李志超看来,并购只是资本流动的一种方式。对于云知声来说,现在比较重要的事情是:第一,业务空间越来越明确,先把业务做好;第二,进一步完善团队;第三,无论是IPO还是一级市场融资,做好资金储备。
与过去几年相比,当前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在将语音技术在特定赛道落地、构筑壁垒的过程中,云知声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陈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