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豹 >> 雪豹的天敌 >> 五无甘南绿色崛起来自甘肃日报的整版报道
五无甘南绿色崛起
来自甘肃日报的整版报道
(《甘肃日报》年9月17日5版)
玛曲湿地草原上,骏马奔腾牦牛壮。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当正杰
秋日的玛曲草原,碧空如洗,一望无际。
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度的大弯,清澈、安静地缠绵在和她同名的青藏高原玛曲县(玛曲,藏语即“黄河”),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
蜿蜒流淌的黄河水,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补给。因此,玛曲被誉为“黄河之肾”“中华水塔”。
甘南作为黄河上游三大水源涵养区之一,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流域面积,贡献了黄河流域20%的水资源量,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源补给区和径流汇流区,是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近几年,甘南没有新建一座水电站、没有新开发一座矿山、没有污染一条河流,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家园得以休养生息。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近年来,甘南州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科学编制了《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了以“一源区、二主线、三空间、三流域、六重点、六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谋划了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和黄河文化建设等在内的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工程,力促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
强化上游意识,做好水源涵养文章
初秋,尕海湿地水阔连天、水草丰美、飞鹤凌波……看着眼前的壮美景观,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主任陈有顺感慨道:“面对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尕海湖,又有谁能想到,作为黄河上游支流洮河的水源涵养地以及重要水源补给区,尕海湖过去曾经干涸。”
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原因,尕海湖曾3次干涸,周边湿地面积锐减。近年来,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实施湿地禁牧补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项目,使尕海湖水域面积目前达到了27平方公里,湿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建设的源头和战略要地之一,其中湿地面积.5平方公里。尕海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水、养水、储水、供水,特别是储存碳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成为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地。
“随着生态持续向好,连续3年在这里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活动踪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此繁殖数量不仅逐年增加,还由之前的迁徙鸟类变成了留鸟;此外,我们还发现了鸳鸯、大天鹅、中华斑羚等动物。”尕海保护站副站长范龙说。
“水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大概有2.8万只水鸟在此繁衍生息,这里也成为许多珍稀鸟类南迁北返的落脚点、繁殖地和途经地。”范龙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尕海湿地境内分布着脊椎动物86种,其中鸟类63种。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成效逐步显现,湿地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解有害物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原来部分退化的湿地得以恢复,生态效益明显。
黄河首曲,绿毯似的草地延伸向远方,黄河支流似飘带般蜿蜒其间……
贡曲河全长23公里,在玛曲县阿万仓境内汇入黄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
阿万仓镇党委副书记贡去加,是这条河的“河长”。每周,他都要抽出小半天时间巡河。9月8日,记者跟随他来到贡曲河,只见水流湍急,水面没有垃圾和漂浮物,也没有闻到异味。
巡完河后,贡去加从手机上打开了“甘肃省河湖长制”客户端,将巡河情况上报。“黄河阿万仓段的主要支流有9条,每一条支流都由镇里的一名科级干部担当河长。作为河长,我们用脚丈量辖区的每一处河段,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作出贡献。”贡去加说。
近年来,甘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大力气抓好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做好上游文章,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甘南州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和洮河流域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和水生态文明县试点建设。
全州先后投入多亿元,狠抓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促进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安全。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等政策,大力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加快释放生态红利。甘南州委、州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州”战略,成立了“生态立州”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和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推动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鸟类的乐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勇
实施生态项目,保黄河清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甘南,“黄河项目”并不是独奏曲。随着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公益林建设、湿地保护等工程的实施,甘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年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得以遏制。
自年开始,借助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水利工程——甘肃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黄河玛曲段两岸垮塌的河道得以大面积治理。
玛曲县阿万仓镇贡赛村党支部书记索南说,村里一大半牧民的草场都在黄河边。以前,每年夏天,河水一上涨,草场都要垮塌5米到10米。冬天,风一吹,这些垮塌的河岸还引起沙化。
“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是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治理工程,工程涉及河曲马场、尼玛镇、采日玛乡、欧拉乡、齐哈玛乡、曼日玛乡,工程主要设计方案以枯水平台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采用格宾网石笼护坡,下部采用抛石护坡脚。”玛曲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尼玛加介绍,玛曲新建护坡及护岸86.15公里,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恶化的趋势,使草场塌岸得到彻底治理。
甘南,总面积七成以上都是天然草原,约为万亩。曾经,玛曲草原上牧草减产,鼠患猖獗,沙丘纵横……最严重的时候,玛曲黄河沿岸有长约公里的沙丘起伏,牧草变得稀疏,毒杂草遍地开花。
甘南每一片草原的荣与枯,都关乎着黄河之水的涨与落,更关乎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天然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相继安排落实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了退牧还草、鼠害综合防治、沙化综合治理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秋风吹过,碌曲尕秀村围栏牧场中的牧草迎风摇曳,新长起来的草丛被各式各样的灌木丛悉心地保护着。
“这些短草和灌木是近几年修复治理的成果。”碌曲县草原工作站站长杨彦东说,以前,这里布满了星星点点的鼠洞,地下鼠啃坏了牧草草根,导致牧草减产。地上鼠打起高高土包,翻挖的土壤随风扩散,形成了像疤痕一样的黑土滩。
“退化草地治理(黑土滩)的策略应因地制宜,按不同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杨彦东介绍,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组合,总结完善黑土滩和鼠害退化草地治理技术模式与体系,全面进行治理,推动碌曲县黑土滩和鼠害退化草地的全面治理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
走进碌曲县玛艾镇花格村,高级畜牧师刘承杰正在和同事们做样方试验。只见刘承杰熟练地将草场上的金露梅灌丛圈出一个4平方米的样方,通过一系列试验,测算牧草生产量,对草原进行检测和评价。
“经过多年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积迅速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眼前的这片草原,就有多种草。”刘承杰说。
据杨彦东介绍,目前,碌曲县草地退化面积已由原来的万亩减少到万亩,治理率37.2%,其中重度退化面积由原来的万亩减少到96万亩,中度退化面积由原来的万亩下降到万亩。退化草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建设,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天然草原的植被覆盖度、优良牧草比例和草原初级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草场质量显著提高。
“一度猖獗的鼠害,也是草场退化的一大原因。”玛曲县草原工作站站长杨林平说。
为了治理草原鼠患,相关部门四处探寻良方,专门从外地引进了银狐、鹰黑狐放归草场用以灭鼠。甘南州还专门建起青藏高原鼠害天敌驯化繁育生态控鼠基地,积极探索无害化生物防治技术……
截至目前,甘南州治理鼠害草原.5万亩、流动沙丘3.55万亩、沙化草地10.69万亩、退化草原万亩,核减超载牲畜92.4万个羊单位……如今,甘南草原重新焕发出新绿,流经甘南的黄河也得到了充沛的补给。
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新高地
自年以来,甘南持续推进“环境革命”,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一方青山绿水,打造美好人居环境。今年年初,甘南州又提出以“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迈出了“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坚实步伐。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玛曲县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将乡村振兴和文旅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大格局。
距离玛曲县城3公里处的尼玛镇“首曲驿站”,将历史文化和当地游牧民俗特色文化相结合,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休闲居住区和文化旅游区,让游客在广阔的牧场上,骑马放牧,感受当地的游牧文化。
今年58岁的萨合村村民胜利,以自家宅基地入股“首曲驿站”,开办起了牧家乐。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开始从传统畜牧业悄然转型到旅游业,为保护草原、保护母亲河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过去,阿万仓镇虽然有美景,但受住宿条件限制,很多游客看完湿地后就匆匆赶赴下一目的地。年起投资建设的阿万仓镇帐篷城及自驾车营地,作为湿地驿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
走进距玛曲县城12公里的河曲马场景区,绿意蔓延。蓝天上的云朵,在山坡上投下巨大的影子,使草原有了光影的变化,谱成和谐的旋律。这里,是中国名马河曲马的中心产地。
河曲马以体格高大、适应性强、能爬高山、善走水草地而闻名,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近年来,玛曲县结合河曲马场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河曲驿站”。
行走在马场,沿湖栈道、观景亭、小木屋、自驾营地、星空房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这里集高原湖滨湿地、沼泽湿地、高寒草原于一体,构成了复合性的别样风景。
“‘河曲驿站’依托玛曲独特的区位旅游资源优势,努力吸引更多游客,全力扭转以往游客留不住、住不下的局面。”“河曲驿站”项目负责人曾莉说。
良好的生态带动了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又促进了生态保护。
玛曲依托阿万仓湿地建成的“湿地驿站”、河曲马场建立的“河曲驿站”和“首曲驿站”共同串起玛曲县的文旅资源,对游客来说,走过这三个驿站,既能看到玛曲著名的阿万仓湿地,了解中国三大名马之一河曲马,又能感受赛马之乡的赛马文化。对玛曲县来说,这是从过度放牧到草畜平衡、主动减畜、科学养殖,再到发展第三产业的“突围之举”……
进入新时代,甘南74万各族人民正奋力书写着黄河上游绿色发展的壮美篇章。
(韦德占)
内容来源
甘肃日报
原标题:《五无甘南绿色崛起:来自甘肃日报的整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