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超
五
隋开皇九年(),隋灭陈,一统天下。同年设杭州,初治余杭,后改钱唐,盐官县属其管辖,海宁隶属于杭州的历史即时开始。
大业三年(),改杭州为余杭郡。六年(),隋炀帝疏凿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大运河穿过盐官县西部,即今之崇长港和上塘河。十三年(),筑盐官县城。
《祥符旧志》云:“古城在县(今盐官景区)西北四十一里,周六百步,高八尺,隋大业十三年筑,今废。”1是为盐官县最早的筑城记载。此前经过六朝的开发,至隋朝又因大运河的开通,盐官县已“川泽沃衍,商贾并辏。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厖,风俗澄清,道教隆洽。”2
隋末暴政,群雄并起。唐武德元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其地入唐,时盐官县属东武州。七年(),盐官县纳入钱塘县,属杭州。
贞观四年(),又将盐官县从钱塘县中分离,仍属杭州,隶江南道(开元间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盐官县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改杭州为余杭郡,乾元元年(),复为杭州。永徽六年()县治迁至今盐官景区,筑城。城周步,高2丈,濠阔5丈,深4尺。3自此以后,直至抗战以前,县治从未再迁。
贞观五年()在今长安设桑亭驿,八年()改义亭驿。长安地处上河与下河水系的交界处,水位落差大,唐时置义亭埭,并对往来船舶征税,成为江南运河的重要节点。《新唐书》云:“(盐官县)有捍海塘堤,长百二十四里,开元元年()重筑。”4这是海宁地区修筑海塘的最早历史记录。
从重筑一词可知,海宁修筑海塘的历史当早于此。海塘的修筑,减少了咸潮的影响,促进了盐官县的开发,经济也由此得到较大发展,促使集市贸易大量兴起。开元十一年(),盐官县令路宣远设县市一,位于盐官县治西;乡市二,即长安市、硖石市。后又增设有袁花市。会昌年间(~),置硖石镇,设镇遏使。这些乡市和军镇是后世商业市镇的滥觞。市场的繁荣又促使手工业的发展。
唐代,佛教盛行,与儒、道鼎足而三立。开元元年(),盐官城内建镇国海昌院(后名安国寺)。寺内有唐经幢3座,分别置于唐会昌二年()、会昌四年()、咸通六年(),至今尚存。禅宗八世祖马祖道一的高足齐安禅师,在镇国海昌院住持二十多年,使其声名远播。
在盐官县东部的硖石镇,山水甚佳,经济繁荣,故佛寺颇盛。乾元元年(),在硖石东山西麓,顾太守舍宅为寺,名崇福寺。大历三年(),在东山钵盂峰下,建崇惠庵,后易名碧云寺。咸通十五年(),在惠力寺前建经幢2座,造型优美,今犹耸立寺前。
盐官安国寺唐咸通六年经幢
在唐代,海宁人文渐盛。大学者褚无量为玄宗、肃宗两朝帝师。著名忠臣许远是海宁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与张巡并称“双忠”,在盐官设有双忠庙祭祀。今伊桥杨园村有许氏遗迹,硖石基隆墩小区内尚有许远两子许攻、现墓。现实主义诗人顾况是白居易的老师,他的诗风对白居易产生深刻影响。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时,几临硖石,凭吊顾况,并登西山望硖石湖作诗。在今硖石东山和横山有顾况读书台遗迹。敦煌写本《姓氏录》残卷载,盐官县有岑、邬、戚三姓,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盐官顾氏,均当为唐代盐官县的大姓。
国图藏敦煌写本《姓氏录》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宦官专权,又爆发黄巢起义。广明元年()四月,黄巢率众20万攻打临安,被钱镠出兵打败,黄巢逃至盐官县东部一带。杭州建八都,盐官都徐及集聚数千人保卫乡里。
六
后梁开平元年()钱镠创立吴越国,以杭州为首府,盐官县遂成为近畿重县。吴越国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策略,重农桑、兴水利,盐官县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后梁龙德二年(),钱镠从钱塘、盐官两县中各划出一部分设置钱江县(宋改为仁和县),盐官县所析之地为今临平一带。
北宋,盐官县属杭州,隶两浙路,为上县。南宋,以杭州为行在,升为临安府,盐官县属其管辖,隶两浙西路。绍兴八年()升盐官县为畿县。
宋朝偃武修文,以儒立国,在全国范围内,州县普遍设立学校,以兴德行,育人才。盐官县学始建于北宋,南宋绍兴五年()重建,位于今盐官古城西学街东侧。随着学校的设置与发展,文化得到传播,盐官县自南宋后,文风渐盛。
张九成是对海宁学风转变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一位关键人物。张九成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盐官,是海宁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绍兴年间,他与弟子同榜登第,影响盐官一地风气,史称“(盐官县)民逐鱼盐为生,列肆负贩……师弟子(张九成)更以儒学成名显一时,三年之间,磊落相望”。5北宋建中靖国元年(),《盐官县图经》编成,这是目前所知海宁最早的修志记录,之后又相继编修多部图经,惜今都已失传。在宋刊《咸淳临安志》中可以看到现存最早的海宁地图《盐官县境图》。
宋刊《咸淳临安志》中的《盐官县境图》
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后,大运河成为进京要道,日益繁忙。为此,作为运河重镇的长安镇,其堰闸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宋代改义亭埭为长安堰,堰“左右辘轳,牛合十四头”6。
长安三闸在堰旁,相传始建于唐。北宋绍圣年间(~)鲍提刑累沙椤木为之,重置斗门二,后坏于兵火。南宋绍兴八年(),吴运使改长安闸为石埭。绍熙二年(),张提举重修长安闸。长安三闸下闸至中闸90余步,中闸至上闸80余步,设有闸兵人。
北宋崇宁二年(),有旨易闸旁民田以浚两澳,环以堤,上澳98亩,下澳亩,水多则蓄于两澳,旱则决以注闸,以确保开闸用水。7宋代长安闸(上闸、中闸、下闸)与两澳组成的复杂闸澳系统,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进的水利水运技术,是当时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
南宋长安三闸之中闸遗址
交通的发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市镇繁荣,已有二镇一场一市,即长安镇、硖石镇、黄湾场,袁花市。乾道五年()闰五月,陆游赴四川任职,途经长安,称长安“鱼虾甚富”8。盐业为宋时盐官县的主要产业,北宋时期有8个盐场:上管、下管、蜀山、岩门、南路、袁花、黄湾、新兴。
元丰年间(~),盐官汤村以铁盘煮盐,盐色青白。其时手工业发展也负盛名,袁花镇盛产羔羊皮,硖石镇产紫薇绸,称为“天水碧”,被列为贡品。经济发展带动了人口的繁衍,海宁现存最早的户口记录是宋祥符年间(~),计有户。至宋咸淳年间(~),已增至户,人。9
宋代盐官县海患开始逐渐频繁,其中以嘉定十二年()最为严重,海失故道,潮汐冲入平野30余里,水侵县治,芦、洲、港、渎及上管、下管、黄湾等盐场均被毁。蜀山没入海中,村庄、田地半数被冲毁。十五年(),提举刘垕在盐官县捍海塘内修筑咸塘、淡塘、袁花塘,并在塘前挖“备塘河”,以防咸潮,这是目前已知盐官县境内修筑备塘的最早记载。10
景炎元年(),元将伯颜至长安镇,后次皋亭山,宋奉表投降。同年,元将董文炳攻盐官,盐官待援不下,将佐欲屠城,不许,乃派人入城劝说,守者遂降。
元代,盐官县属杭州路,隶江浙行省。元元贞元年(),盐官县因户口繁多升为州,属中州。海患依然十分频繁,大德、延祐年间常常海失故道,毁坏民居,陷地三十余里。泰定四年(7)春,潮灾尤甚,旧有土塘已不能抵御,朝廷命以木柜石囤修筑沿海三十余里,此当为海宁修筑石塘之始。后海塘多有修筑,到元文宗即位,水势始平,故天历二年(9)改盐官州为海宁州。
元末在宋代城址重筑州城,且为元明清三朝沿用,屡有修筑,今尚存拱辰水门及部分城墙遗址。
元代海宁州旧城遗迹之拱辰水门
七
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仍名海宁,属杭州府,隶江浙行省。清乾隆三十八年()改县为州,为散州,属杭州府,隶浙江省。
明清时期,海宁人才辈出,渐成文化渊薮。据统计,明代海宁进士达71名,清代则达名。科第之盛,造就一批科举世家,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海宁陈家和海宁查家。陈家自明代中叶起,始举科甲;到清代,成海内望族,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
明代陈与郊、陈祖苞和清代的顺治朝宏文院大学士陈之遴、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陈世倌及陈诜、陈奕禧、陈邦彦等均为其族人。陈氏在明末购得盐官城西北隅王氏私家别业旧址,重名“隅园”,传至陈元龙,更号遂初园。
经历代扩建,园广至百亩,“制崇简古”,园内有三十余景,为明清时期的四大名园之一。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南巡,驻跸于此,赐名安澜园,并仿建于圆明园。查氏自元代迁居海宁袁花镇。
到明代,查家中进士6人,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当地传为盛事。至清康熙年间,査氏进入全盛时期。10余人考取进士,5人进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更是兄弟三人同为翰林院编修。査家因此而有“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之誉。康熙帝赞之“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安澜园遗址
科第之盛与教育有关。明清时期,海宁除原有的县(州)学外,书院十分兴盛。自元代至正(~)间黄冈书院兴起,继后持续发展,盐官城有正学书院、安澜书院;硖石镇有东山书院、双山讲舍;长安镇有仰山书院;袁花镇有龙山讲舍等。社会名流贤达如元末明初刘基、徐一夔、贝琼及清初的陈梓、黄宗羲等学者均来海宁设馆讲学。
康熙年间,县令许三礼请黄宗羲主讲正学书院,前后达5年,为海宁培养出一批名重一时的诗人、书法家、经学家、循吏以及数学人才,对清初浙西学术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这一时期,海宁社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各地的文化交流频繁,从而带动海宁藏书事业的繁荣。据史料记载,海宁有千册以上的藏书楼68座,包括查慎行的得树楼、吴骞的拜经楼、陈鳣的向山阁、蒋光煦的别下斋、蒋光焴的衍芬草堂等。
这些藏书楼经过藏书家的精心经营,藏书丰富,其中不乏宋元善本,惜大都毁于兵火战乱,仅衍芬草堂书脉延存,最后将庋藏全部捐赠国家。藏书事业的繁荣又反过来推动海宁文化的发展,吴骞、陈鳣等大藏书家本身就是大学者。
衍芬草堂全景
明清时期也是钱塘江变迁与海宁境域变更的重要转折期。钱塘江河口段在历史上形成南大门、中小门、北大门3条江槽,史称“三门变迁”。宋以前,钱塘江河口江道主要稳定在南大门,即龛山与赭山之间。13世纪起,江道始出现显著变化,并有南涨北塌的趋势。
到了明代,江道北趋北大门其势更为明显,海宁县“海凡五变”,其中明永乐十八年(),北岸大塌,潮水直冲长安坝,赭山也陷入海中。至明末清初(~),南大门基本淤塞,钱塘江江道走中小门,即赭山与河庄山之间。但这只是河口地区南涨北塌趋势中的过渡阶段,不久中小门即出现淤塞现象,经多次开挖后,最终于乾隆二十四年(1)放弃中小门。之后,江道稳定在北大门,至今未变。
钱塘江走北大门后,海宁西南赭山一带的大片土地,于清嘉庆十八年()划归萧山县。江道北趋的过程,即是海宁土地沦陷的过程。宋时,县治盐官城距海尚有30里,至明清时,江水已逼至城下。河口北岸无连成一线的山丘作屏障,必须靠人工修筑的海塘来稳固岸线。
明中期,钱塘江涌潮的峰值已经下移到今海宁盐官景区附近,加上江道的北移,海宁旧有的土塘、柴塘、石囤、木柜已经难以抵御潮水的冲刷。清康熙五十九年(),海宁始筑鱼鳞石塘。经过雍正年间(~)的考验,鱼鳞石塘被认为是“一劳永逸”的塘型。
乾隆年间(~)大量改建旧塘堤,先后建成鱼鳞石塘总计丈11。此外,乾隆帝六下江南,四至海宁巡视海塘,并制定月报海塘工程、沙水动态的制度。经过康雍乾三朝的努力,钱塘江河口北岸岸线才趋于稳固,海宁的滨海岸线基本得以固定。
老盐仓清康熙五十九年筑鱼鳞大石塘
海塘的修筑,保障了沿海的安全,使沿海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海宁的黄湾、旧仓、新仓、丁桥、周王庙、盐仓、许村等集镇陆续兴盛。明清时期,海宁市镇经济进一步繁荣,市镇数量增多,至清代已达40个之多。
硖石和长安是明清时期海宁的两大巨镇,两镇早在唐宋时就已经兴起,至明清时,已经由军镇转变为以商贸繁荣的市镇,是城乡农副产品以及南北货物贸易的集散中心。市镇经济的繁荣,带动缫丝、丝织、棉织等手工业的兴盛。
至明末,硖石跃居为海宁第一大镇。谈迁在《海昌备志》中称:“硖石最饶庶,袁花次之,长安又次之”12。明末,清兵入关。为保护市镇的安全,解决治安问题,崇祯年间,举人周宗彝在硖石镇各水陆要道设置关厢10座(南关厢为目前仅剩之古迹)、水栅42处,闻惠力寺钟声,早开晚关,以防盗贼。长安作为江南第二大米市不可低估。“年来米价判高低,黄白尖团样不齐。近自江南及川楚,长安利甲浙东西。”,“江南川楚之米无不毕集”。13长安米市主要集中在王婆弄、兴福高桥至闸塘湾一带,其中闸塘湾还形成米的夜市,热闹不减白天,可与苏州枫桥米市媲美。
明代海宁始受外患。明初即有倭寇剽掠海宁,故在县治东设海宁所,在石墩和赭山设巡检司并筑城。明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入侵黄湾,烧袁花市,窜硖石、长安,杀掠甚惨,人皆逃亡,但攻县城未果。在数年的抗倭战争中,杭州前卫指挥陈善道和浙都使司佥书周应祯战死沙场,可歌可泣。
明周将军死难记传碑
八
清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二十一年(1),英国军舰入侵海宁州尖山口,旋退。翌年二月、四月又两次入侵州境。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战乱不断,内忧外患。
咸丰十年()太平军入浙,海宁郭店聚众余人,居永德庵,制备军械,响应举事。同年,太平军攻长安、占硖石。十一年(),太平军复占长安、硖石,并攻取海宁其他乡镇。十二月初二,李秀成部蔡元隆攻占海宁州城。
同治二年(),蔡元隆降清,海宁州复归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战争也给江南造成很大的破坏。长安镇在战争中被摧毁,盛极一时的长安米市从此一蹶不振,后米市中心转移到硖石镇。战争所经之处,几无完室。除市镇受到严重摧毁外,大量书画藏书毁于一旦,文化也遭受严重损失。
太平天国浙江海宁州前军右师左旅帅木印
清朝末年,革命风起云涌,海宁的许多志士仁人投身其中,成为革命先锋。光绪二十年(),盐官陈汝康参加康有为“公车上书”,列名于强学会,四年后,又参加“戊戌变法”,成为海宁参与“新政”的第一人。14此后,蒋百里、许行彬、杭辛斋、吴小鲁等海宁籍人士,先后成为光复会和后来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三十一年()浙路风潮兴起。三十三年(1),硖石商会致电杭州浙路拒款会,同时致电农工商部,反对向外借款。
之后,硖石绅商学界又召开国民拒款大会,自集路股,以挽回路权。宣统二年(),徐申如和吴小鲁创建硖石商团。辛亥武昌首义后,各地纷纷跟进。杭州光复时,急缺子弹,硖石商团转运子弹发。嗣后又声援嘉兴,制服负隅顽抗的嘉水上警察队官。嘉兴光复后,吴小鲁带领硖石商团光复海宁州城。之后,又加入徐骝良组建的工兵铁道大队,开赴南京,参与攻宁之役。硖石商团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国元年(),改海宁州为海宁县,直属浙江省。3年(),置钱塘道,海宁县属之,隶浙江省。16年()废道,海宁县直属浙江省。21年()属第二县政督察区,专署驻嘉兴。27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绍兴。29年()浙江省增设第十区,海宁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嘉兴。37年(),海宁属省直辖区,后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建立以后,中国依旧处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之中,革命尚未成功。民国5年()农历八月十八,孙中山受许行彬之邀,偕宋庆龄、张静江、朱执信、蒋介石等人到海宁盐官观潮。其后,孙中山留下“猛进如潮”的题词。
民国8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海宁县立乙种商业学校师生集会声援。同时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公决开除陆宗舆海宁县籍,竖勒石碑声讨卖国贼。民国14年(),中共党员、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宣中华,于硖石镇东山麓嘤求社召开国民党浙江省各县、市党部联席会议,史称“东山会议”。“东山会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右派势力,维护了国共统一战线。
民国15年(),中共硖石支部成立,是县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民国16年()2月,孙传芳败兵窜入硖石,中共硖石支部发动群众,驱赶“北佬兵”。同时,国民革命军进驻海宁,旋即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所扰,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人民再遭磨难。
年,孙中山一行盐官观潮纪念留影
民国26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机对海宁发动多次空袭。12月15日,海宁境内铁路沿线被日军占领。12月22日,国民党海宁县政府撤离,次日,海宁沦陷。
海宁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人民饱受凌辱。日军制造了民生丝厂、赵家场、伊桥陈家弄村、硖石高丰村、丁桥“端午节”、荷叶村等大惨案,焚烧袁花镇三里长街、江南古镇马桥和大半个海宁县城。
日军还制造杀人魔窟“杀羊浜”,枪杀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强奸妇女,多处设立“慰安所”;在海宁多处投放毒气弹。日占期间,海宁全县遭受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有侵略就有反抗,民国27年()1月,国民党军队渡过钱塘江作战,在海宁炸日军据点、毁铁路,与日军展开大小数十次战斗。3月,收复海宁县城,国民党海宁县政府先后驻马桥、袁花一带。9月,县政府被迫撤出海宁,设在绍兴。
之后县政府组织人员又多次渡江作战,终因海宁平原难守而撤至后方。海宁一度全境沦陷,民国28年()底,抗日武装控制马桥、谈桥、丰墅三个小集镇,并在此迂回抗战至日军投降。
中共地下党员呼延夫、鲍自兴等根据中共浙西特委指示,打入“伪军部队”内,利用其番号,运送物资,护送人员,惩处汉奸,对抗战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海宁人民坚持抗战,狠狠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浙西反清乡及其成果》一文称:“突击除奸,以海宁最有成绩。情报以海宁最有成绩。打击敌伪,以海宁最有成绩。”15
师姑桥日侵华炮楼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民国35年()2月19日,参与疏浚宁郭塘的民众,反抗“包工头”的贪污行为,捣毁博儒镇公所。2~3月,博儒镇、兴福乡农民沿铁路赴杭请愿。10月,硖石镇中心小学教师罢课,双山丝厂工人罢工。
民国37年()某月,海宁中学师生赴杭州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示威大游行。民国38年(),中共党员唐为平、张白怀在海宁积极开展统战策反工作。
5月3日,在海宁县参议员,乡、镇长会议中,唐为平等人公开身份,宣布海宁和平解放。5月7日,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一九九团开进盐官城,海宁县正式解放。6月9日县人民政府从盐官迁驻硖石镇。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海宁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近世海宁受多元文明的碰撞,一时人才如潮涌而出,海宁名人,于斯为盛。其中数学家李善兰、国学大师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高僧太虚、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教育家郑晓沧等皆是影响中国的重要人物。
王国维是用西方哲学、美学去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二重证据法”)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对新诗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早年留学日德,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著作有《国防论》《欧洲文艺复兴史》等,其对日战略思想对抗战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光绪三十一年(),朱宝瑨在长安仰山书院旧址创办海宁州中学堂,是为海宁第一所中学。是年,朱宝瑨等又在州城创办第一所女子学堂——正蒙女子学堂。近代学校的创办有力促进了海宁教育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图书事业的发展。光绪三十年(),祝鼎、周承德等8人创办海宁州图书馆于州城海神庙水仙阁。
徐志摩旧居
海宁地处东南沿海,得沐西风之先,近代交通较早出现。光绪八年(),上海招商局于硖石镇设业务点,骅利号轮首航硖石至上海客运线。宣统元年(),沪杭铁路通车,海宁段设硖石、斜桥、周王庙、长安、许村五站,其中硖石与长安为大站。
沪杭铁路局从民国8年()起开设海宁观潮专车,游客均乘坐火车在长安、斜桥车站下车,再换乘船至盐官观潮。整个过程均有周密安排,专人指引。每届观潮活动都有广告宣传和报纸跟踪报道,因而海宁观潮年年都是游客如云。观潮活动使当时的海宁旅游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民国16年()宁长公路筑成通车。
清末硖石火车站
近代交通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米业、土布业、袜业、丝绸业等为华东地区重要的集散地。其中硖石米市最为有名,自19世纪中叶取代长安米市后,至20世纪30年代进入历史鼎盛时期,是浙江重要的米粮集散中心,其米价是上海及华东地区粮价的风向标。在县域几大集镇中硖石跃为繁华之首,成为全县的经济中心。
此外,随着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海宁出现兴办实业的热潮。其中以硖石商人徐申如最为突出。他与海宁地方人士徐骝良、许行彬、吴小鲁等协力促成沪杭铁路行经硖石,横贯海宁。之后又与他人一起兴办硖石电灯公司、捷利电话公司、硖石双山丝厂、贫民习艺所,为海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九
年10月1日,海宁县暨硖石镇军民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日,中共海宁县委、县人民政府于硖石镇召开海宁县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年5月,海宁县东起墨字号石碑,西至翁家埠,南至钱塘江边,北至杭金公路地域划归杭县(年10月15日杭县翁家埠乡划归海宁县)。同时,海盐县沈荡区狮岭乡3个村和桐乡县屠甸区殳山乡7个村划归海宁县。
9月25日,中国共产党海宁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硖石镇举行。10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年3月结束,逮捕反革命分子多名。同年12月,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至年2月,全县人民捐献飞机、大炮款58.66万元,青年参军入伍名。
年3月,全县土地改革分期完成,户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042余亩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年1月,县级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简称“三反”运动)。同时在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户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简称“五反”运动)。
年10月,县举行首次普选,选出县人民代表人。年7月,首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硖石镇举行。年3月,县政协成立,召开一届一次会议。6月,中共海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硖石镇举行。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八),毛泽东主席莅三星乡七里庙观潮,赋有《观潮》诗。
年7月,全县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相继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7月29日,钱塘江人民公社成立,为县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11月,海盐县大部分并入海宁县。年12月,海宁、海盐两县又分设,而狮岭公社留属海宁。
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旋即掀起批判“三家村”“四家店”的运动。“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生活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全县城乡掀起扫“四旧”运动,许多古建筑、古籍、文物被毁、被盗。“红卫兵”外出“大串连”,学校“停课闹革命”,冲击党政机关,县、社等党组织逐步陷于瘫痪。两派群众不断发生武斗,多有伤亡。
年10月18日,海宁县暨硖石镇军民在人民广场举行粉碎“四人帮”庆祝大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年9月13日,海宁县出海排涝工程指挥部成立,翌年11月,杭嘉湖南排工程海宁长山河段开挖。年1月,全县分批完成政社分设工作。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年11月,海宁撤县建市。
海宁撤县设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国家通过土改、“一化三改造”等运动,使海宁的经济逐步得到复苏,到“一五”期末的年,工业产值已达万元。同时,农业生产也稳步增长。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总产值分别以年递增5.2%和5.6%的速度发展。
年,海宁生产的精盐、钾镁化肥、白厂丝、“鸳鸯”牌袜子、叶刀、摇臂钻床等产品,送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人民公社工业馆展出。~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宁的经济虽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但化肥、农药、农机、水泥、煤矿“五小”企业的建设仍支撑着海宁的工业经济。蚕桑生产是海宁农村的主要副业,70年代始,总结推广全国蚕桑生产先进单位钱塘江公社云龙大队改造低产桑园、科学养蚕经验。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海宁经济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80年代,以浙江制丝一厂、中丝三厂、富顺昌袜厂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投入数亿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带动了海宁经济发展。年前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其中年的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77%,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
年海宁被列为对外开放县,至年海宁市工业品出口交货值万元,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开工投产11家。海宁名牌工业产品较多,有“鸳鸯”牌锦纶丝袜、“雪豹”牌皮衣、“斜桥”牌浙式块装榨菜等。
随着生产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年,县财政收入.3万元,年万元,年9万元。年,农民人均收入元,口粮千克;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元。农村楼房鳞次栉比,城镇住宅向高层发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加,手表、自行车、电风扇、电视机遍及城乡家庭,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电话、摩托车开始进入居民家庭。
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海宁学龄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充斥。年普及初等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7%,并成为基本无文盲县。
~年,分三批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成人教育事业也得到重视和发展。科学普及工作日益开展。年成立县科普协会。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海宁经济也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注重经济效益的轨道。
~年共获各种科技(进步)奖项。海宁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活动丰富多彩。硖石灯彩在国际上两度获奖。湖塘车水号子唱到北京,花灯舞由浙江歌舞团移植后赴日本等国演出,有着千年历史的皮影戏曾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献艺。市治硖石镇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剧院、电影院、书场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海宁新闻事业相应得到发展。海宁报社和县广播站于年先后成立。
年县广播站改名为海宁人民广播电台。年12月成立海宁电视台,设4个发射频道。年硖石、长安、盐官、袁花4个镇开始建设有线电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宁城乡缺医少药,疫病流行,以血吸虫病为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技术不断提高,所有市属及部分乡镇医疗单位配有多种大型医疗卫生设备,为正确诊断、控测和防治疾病提供较好条件。全市建立市、乡镇、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多种传染病得到控制。
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血吸虫病,经过近40年的连续防治,年已达消灭标准。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市、乡镇都建有设施完善的体育活动场所,各项竞赛活动接连不断,竞技水平提高较快,群众热爱体育、社会积极办体育蔚然成风。年,海宁市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注释
1[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8《疆域三》,杭州:杭州出版社9年版,第页。
2[唐]魏徵:《隋书》卷26《地理下》,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3[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8《疆域三》,杭州:杭州出版社9年版,第页。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5[民国]刘蔚仁:《海宁州志稿》卷18《碑碣》,1年铅印本,第9页。
6[日]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花山文艺出版社8年版,第页。
7[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8《疆域三》,杭州:杭州出版社9年版,第页。
8[宋]陆游著,蒋方校注:《入蜀记校注》卷1,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4年版,第13页。
9陈伯良:《海宁文史备考》,浙内图准字(5)第号,第11页。
10[元]脱脱等撰:《宋史》卷97《河渠七》,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11陶存焕、周潮生:《明清钱塘江海塘》,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年版,第34页。
12[明]谈迁:《海昌备志》,北京:方志出版社9年版,第24页。
13[清]邹存淦:《修川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年版,第45页。
14[民国]刘蔚仁:《海宁州志稿》卷29《人物志文苑》,1年铅印本,第60页。
15《反清乡工作报告》,海宁市档案馆M2-21--1,第4、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