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豹 >> 雪豹的种类 >> 青海省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文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祁连山是中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将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天字号”改革工程来抓,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九龙治水”局面。青海省构建起了省、州、县、乡、村全覆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整合试点区内6类15个保护地及相应管理机构,按照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编随职转、人随事走”的原则,调整划转个编制,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并加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牌子,下设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管委会,形成“一园三区”统一管理机构,并增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分局、资源环境执法局,设立生态管护站,同时对国家公园范围内的12个乡镇政府加挂保护管理站牌子,增加国家公园相关管理职责。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减少管理部门,建立以管理局为龙头、管委会为支撑、保护站为基地、辐射到村的新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彻底打破“九龙治水”。
二是创新管护机制,调动牧民积极参与。在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中,青海省一直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园理念,针对三江源3个园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生态系统脆弱敏感、管护难度大的现实条件,创新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模式,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目前共有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省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管护补助,户均年收入增加元,让生态管护员实现了从资源利用者到生态守护者和获益者的转变,让国家公园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不仅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还使管护的网络覆盖到辖区每个地方,筑牢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基层网底。
三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全民公益性理念。积极谋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惠民协同增效实践路径,探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和自然资源经营管理制度,印发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产业发展及特许经营等专项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特许经营活动有序推进。澜沧江源园区昂赛雪豹观察自然体验特许经营活动,发展21户牧户作为雪豹观察特许经营试点项目的接待人家,收入的45%由接待牧户受益,45%作为村集体经济,10%作为昂赛乡生态保护基金。黄河源园区扎陵湖、鄂陵湖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活动,60%的收入由当地牧户受益,实现了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同频共振。
四是全面推进体制建设,加强标准化管理。青海省按照对国家公园建设“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部署要求,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原创性改革。确立了依法建园、绿色建园、全民建园、科技建园、智慧建园、和谐建园、科学建园、开放建园、文化建园、质量建园的理念,率先构建“1+5”国家公园规划体系,颁布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标准、人力资源、监测评估等15项标准体系,制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科研科普、访客管理等13个管理办法,走出了一条富有三江源特点、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五是充分应用先进科技,坚持开放建园。强化科技支撑,与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和卫星通信系统,并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全域生态监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将成果科普化,挂牌成立自然学校,开展生态夏令营、生态课堂进校园、自然体验等活动,一系列工作在推动青海省自然科普教育领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青海还不断探索与毗邻省份横向联合综合执法新路,建立跨区域警务联防机制,依法管园和建园水平逐年提升。
青海省走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前列,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监测设施不断改善,生态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生态宣教能力持续加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实稳固。截至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完成黑土滩治理.78万亩、黑土坡治理13.2万亩、湿地保护39.65万亩、有害生物防控.2万亩、荒漠化防治39.65万亩,生态环境有效修复,水资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年底提高4.6个百分点。祁连山国家公园完成湿地恢复0.84万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8.85万亩、人类活动迹地修复1.15万亩、退化草地修复3.49万亩,2/3以上植被总体改善,河流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增加27.5%、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以上,水源涵养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显著上升。